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邓德隆 吴春芳 谢伟山三种不同的定位界定

(2015-12-08 17:25:36)

             邓德隆 吴春芳 谢伟山 三种不同的定位界定

 

                            用一句话说清楚定位是什么)

 

                                   作者:吴春芳    

 

       作者被誉为“中国定位研究第一人”、中国定位界的“苦行僧”。《中国定位学》被誉为“开创中国式定位经典之作”!它颠覆了人们对定位的理解,包括特劳特、里斯部分定位观点的阐述。

 


【文章背景】-邓德隆接受《哈佛商业评论》(201511月刊,文/王丰)采访时说:

HBR中文版(问):如何用一句话说明定位理论?

邓 德  隆(答):定位就是针对竞争确立优势位置。如特劳特先生所说,定位就是战略。他之所以采用定位这个词来命名他发现的商业规律,是因为军事上战略一词的定义就是“针对敌人确立优势位置”,而这正是定位的功效。有了定位,企业在竞争中才有优势,才能生存和发展。

 

 

【基本观点】-“定义”的确立,必须遵循(符合)两条最基本原则:

                        第一条原则:必须精准阐述事物的本质。

              第二条原则:必须具备“通用性原则”。

 

 

                          与中国定位资深人士的对话(内容)

 

1、其实攻击邓、谢、张他们真的需要专业的,否则就变成无理取闹了,对自己的声誉有影响的。不是为了攻击而攻击。是告诉学定位的人多一些思考,给他们一些定位触点或告诉学定位的人一些定位真相。


2、我写的文章,资深定位人士马上看的懂的。非定位人士或初学定位的人他们或许看不懂,而且可能会跟你抬杠,有的是真的不懂,有的是“定位门派”,有的是“定位水军”,有的是“投鼠忌器”。

 

 

                         三个定位人士,三种不同的定位界定

 

一、吴春芳:定位是一种认知定位“定”的是“心智认知位置”。

    这种认知可以是一个词汇(或代名词),也可以是一种概念。“贴标签”是品牌定位的通俗演译。诸如“安全、去屑、疯婆子、不靠谱”等词汇或概念。

 

    实现定位的关键词:营造(营造一种认知)。“营销认知”必须用到《蓝海战略》的工具“四步动作框架”:“增加、减少、删除、创新”相关的战略元素。形成一条与众不同的、独一无二的,基于定位的“价值曲线”(在《蓝海战略》叫“战略布局图”中的价值曲线)。换句话说,和尚就像和尚、律师就像律师。

 

【我的定位方法论:定位决定战略,定位决定商业模式】-定位确立,才有竞争战略(或差异化战略)相关战略元素的方向设计。只有(定位)策略更精准,才能(战略)动作不多余。不要把方向弄反了。

 

定位是一种认知”的理论基础来自于以下方面:

1、里斯对“品牌”的定义阐述。这是准确界定“定位是什么”的源头,是破除一切“牛鬼蛇神”的源头。

   品牌:你所拥有的在潜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单一看法或者概念。

2、《美国韦氏新世界词典》对“战略”的定义阐述。

   战略:规划、指挥大型军事行动的科学。在与敌人正式交锋前,调动军队进入最具优势的位置。---特劳特原话:“调动军队最具优势的位置”,这正是定位要做的事情。---需要提醒的是:这个“位置”指的是“心智认知位置”。

3、《重新定位》一书对“重新定位”的阐述:重新定位就是重新调整认知。

4、定位基于心智(大脑)。定位的“位置”指心理层面的“心智认知位置”。

5、定位英文单词(positioning)包含两层意思:(1)认知。(2)不断地建立认知。--- 李伟

 

    第一个提出“定位是一种认知”的定义阐述就决定了“观念法则、感知法则”的重要性。抢先观念比抢先市场重要,定位强调“第一映像,先入为主”。这无关事实(或许符合事实,或许不符合事实)。绍兴黄酒比其他任何地方的黄酒要好。这就是消费者认知。市场营销是处理一系列感知的过程。

 

    特劳特说:“心智里没有低价的位置,没有人想买便宜货”。问题是:“西南航空、福特T型车(比当时马车的价格还低)、沃尔玛、戴尔、人民航空、西班牙石油公司(加油站)、小米”等都是“低价”的定位。特劳特后来又说“只要具备低成本的固有优势,低价就是定位”。从这些话中可以解读出“特劳特对于定位的定义界定还是模糊的”,或许是早期没有意会到“定位到底是什么”的一句话表述,因此产生“自相矛盾”的阐述。所以我第一个提出“定位是一种认知”的定义阐述。这种认知可以是“低价、安全、无能、神经病”等词汇或者概念。


二、邓德隆:定位就是战略。

1、定位和战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自称为“中国三大定位咨询公司”的某人3年前曾经在新浪微博“特劳特定位群”中曾经提出“品牌=定位=战略”的等式阐述。张云批评说(大概意思):叫他重新学习定位,重新认识定位。

2、 定位中有几个关键词:常识性思维、显而易见、直观思维。

3、定位是一种认知。定位指导下的战略才叫(竞争)战略,也叫差异化战略;在《蓝海战略》战略布局图中叫“价值曲线”。

4、定位一词来自于“战略”的定义阐述。但是,不等于定位就是战略。法律的制定基础来自于宪法,这跟“法律来自于宪法。但是,法律不等于宪法”的道理是一样的。

5、中国营销人余明阳说:将“战略替换为定位”同样是一种定位的解读误区。

6、邓德隆定位就是战略”的阐述,某种程度上可能受特劳特《什么是战略》一书的影响,以及单一特劳特“定位门派”的影响。我在3年前就说:定位是“里斯、特劳特”两个人的定位,否则,在定位项目操作过程中,在现场“答疑解惑”过程中就会出现瓶颈。(可以参考我曾经发表的文章)

7、特劳特对于“定位是什么”的阐述有很多种版本。定位就是与众不同,定位就是区隔,定位就是差异化等等。总之,非常的多元、繁杂。

8、邓德隆定位就是战略”的阐述,是一种陷阱,但不是错误。主要违背了定义的“通用性法则”和“精准原则”。核心是对“定位”的定义界定存在偏差。


三、谢伟山:定位就是建立优势认知。

1、我们把品牌分为“自然形成或者已经形成的品牌和正在建立的品牌”。已经形成的品牌(认知)跟正在建立(正在形成)的品牌(认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谢伟山的主要问题:把“自然形成或者已经形成的品牌”排除在定位之外。核心是对“定位”的定义界定存在偏差。

2谢伟山定位就是建立优势认知”的阐述,是陷阱,但不是错误。核心是:违背“定义”界定的“通用性法则”。

 

四、张  云:定位的目标和作用在于推动品类的成长。--摘自张云、王刚合著:《品类战略》(定位理论最新发展)

 

    吴春芳:定位的目的和作用在于:如何获得消费者心智认同,实现一种与众不同的品牌差异性。

           位为品牌服务,定位不是为品类服务。定位基于心智,定位本身包含了品类元素。

 

 

 】-邓德隆谢伟山对“定位”(一句话说清楚定位是什么)的定义阐述方式,是一种陷阱,但不是错误。违背定义的“通用性法则”和“精准原则”。

1、邓德隆的主要问题在于“准确度”不够,以偏概全,谈不上“通用性原则”。

2谢伟山的主要问题在于“通用性”不够,片面性阐述。他把自然形成的品牌排除在定位之外。

3、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定位”的定义界定存在偏差。这是问题的关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