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案例研究研究报告
(2019-03-09 08:19:37)小学数学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案例研究
研究报告
课题编号【171001】
撰稿人:李政
【关键词】
《小学数学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案例研究》是我2017年申报的个人小课题,通过一年的研究,得出一定方法,在实践的教学当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我的研究成果汇报如下:
一、 课题的提出
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因此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数学离不开计算,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最基本的数学能力。
教学质量的提升是学校立校之本,当然考试是检测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一些质量检测,我发现高年级好多在班集体了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大部分是计算能力有问题,也就造成他们在高年级所学内容难上加难。由于课改后对计算教学的目标进行了适当调整,降低了计算教学的要求,学生进行计算练习的量少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下降了,具体表现为计算的正确率下降了、计算的速度变慢了、简便运算方法不够灵活了等等。课程标准对计算的内容进行了较大的调整,降低了计算教学的要求,删去了繁难的没有价值的计算题。随之计算能力的下降也是必然的。
在实际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例如,不是看错数字,就是写错数字;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或是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加法当减法做,乘法做成了除法;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无法理解的错误。对此,部分家长以及相当多的学生,都愿意将这些现象归结为“粗心大意”。我们不禁要问:“粗心大意”又算方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因此,分析错误原因,找到克服学生计算心理障碍的对策,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
本课题研究人员较多,也已经有了一定基础我要在别人的研究基础之上针对实际的学生形成自己的研究结论。
(二) 课题界定
所谓计算能力,就是指数学上的归纳和转化的能力,即把抽象的、复杂的数学表达式或数字通过数学方法转换为我们可以理解的数学式子的能力。
二、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价值
计算教学仍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课标也明确指出: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为何学生计算出现如此偏差,不免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和思考。为了更好地探索计算教学的规律,我们将通过数学实验课堂教学案例,依照新课程理论对案例进行剖析,以便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及时纠正。培养孩子正确的计算习惯,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通过案例研究,分析原因,总结出提高计算正确率的简洁易掌握的方法。
(二)研究具体目标:
1、通过案例研究,总结计算题各种类型的规定步骤。
2、通过案例研究,寻求能提高学生计算速度和正确率的教学策略,总结出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3、使学生了解数的运算的基本结构,会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使学生探索和理解运算定律,初步了解不完全归纳法的数学思想,初步体验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会应用定律进行简便运算,从而从多方位提高计算能力。
案例、论文、研究报告
三、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思路和实施步骤
(一)课题研究的方法、对象
3、行动研究法:本课题倡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研究,并通过实践和研究改进方法、提高素质和能力, 个案研究,从中寻找规律。
(二)课题研究的思路和实施步骤
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18年1月至2018年3月)准备实施阶段。
做好课题前期准备工作,开题论证,成立课题组,对学生计算能力进行初步研究。
1、进行文献研究,明确研究的目的意义,确立研究的重点方向,初步制定方案。
2、进行理论学习,提高研究人员的理论素养。
3、课题开题,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掌握相关的研究方法。
第二阶段(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重点研究阶段。
1、按课题研究方案组织研究,并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2、开展阶段性研究成果的总结。
第三阶段(2019年1月至2019年3月)总结验证阶段
总结经验,取得实验成果,申请结题。按实验方案进行总结,整理资料,撰写实验报告、论文等。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
实验初,我们对实验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学生问卷,反映出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的现状:
|
经常 |
有时 |
很少 |
从不 |
|
计算能力调查情况 |
对计算题兴趣 |
40% |
20% |
25% |
15% |
主动练习计算 |
35% |
37.5% |
12.5% |
15% |
|
具有良好计算习惯 |
35% |
35% |
20% |
10% |
|
计算争取率是否提高 |
45% |
30% |
17.5% |
2.5% |
通过调查统计表明,当前班级学生在数学计算能力方面,且问题相当严重。具体表现在小学生身上的有:能简便不简便运算,计算习惯差,针对学生中所存在的问题,我开展简便运算练习,计算习惯培养等方面展开研究与探索。
(一)小学数学培养数学计算能力的案例的研究过程
五、研究效果分析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和研究,我认为该课题无论是目标的确定,活动内容的安排,活动过程的策划,活动环境的提供,活动评价的构成,都是一种有意识的教育革新和尝试,其目的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课题研究历时1年,并与以前进行对照比较,认为,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已经达到。
(一)课题研究前后的数据对比
内容 等第 |
培养前 |
培养后 |
增长 |
A等 |
41% |
62.23% |
31.22% |
B等 |
30% |
35% |
5% |
C等 |
22.5% |
30.27% |
11.77% |
D等 |
6.5% |
2.5% |
-3.58% |
(二)较好的实验结果
(三) 计算步骤
(1) 简便运算真方便、先看是否能简便
(2) 做题一定按法则,先乘除、再加减、括号排在第一位
(3) 得数算完要检查,通过估算验结果
六、课题研究的反思
通过一年的研究,发现了以下的几点不足,虽然步骤可以适当改变一些孩子的习惯,正确率适当提高,可是针对学困生的计算效果不大,今后应该再针对一些具体的案例拿出在具体的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山东即墨28中“和谐互助小组”管理办法
2、唐山古冶区实验小学特色学校建设
3、《关于学生学习自我监控的实验研究》,董奇、周勇,《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
4、《青少年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研究》,沃建中、林崇德,《心理科学》,2000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