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田园教育视野下幼儿快乐种植的实践研究

(2018-12-19 13:02:14)
分类: 课题论文

田园教育视野下幼儿快乐种植的实践研究

    种植活动是幼儿园常见的一种活动形式,是幼儿与植物、泥土、水以及各类工具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幼儿加深对植物的生长发展过程以及植物与泥土、阳光、空气及水等要素相互关系的认识的过程。种植活动不只是科学活动,而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是涉及数量、测量、空间、协作、规划、表现、责任感、任务意识及审美等多方面经验的活动。

    种植过程是幼儿亲近自然的过程,也是幼儿关注、关爱生命的天性得以展现的过程。种植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活动之一,对种植的关注就是对生活的教育价值的认可,在种植中学习也就是在生活中学习。结合我园 “田园教育”的理念,

如何开发适宜的园本种植课程,挖掘、利用幼儿园及周边的资源,支持幼儿更好地发展,通过学习、思考和规划,我园在一系列的快乐种植实践过程中,悄然发生着很多变化

回顾一年的研究之路,体味一路走来的历程,虽有过黑暗中摸索的迷茫,有过泥泞中跋涉的艰辛,但我们的心灵却因有了探索而自信,有了科研而美丽。

   (一)学习理论,交流分享,指引研究方向。

在确定了课题研究的主题和内容后,我们首先从理论入手抓紧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种植园地是幼儿身体力行的场所,种植的各种植物为孩子的探究提供直观的材料,利于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科学探究品质的形成,也帮助我们明确幼儿的快乐种植应该种什么,怎么种,教师应该研究什么,怎么研究。一次次理论学习、一份份漂流书留下了我们思考的痕迹,在各类理论著作的启发指引下,老师们心中豁然开朗,课题研究的目标更明确了,研究的积极性也更高了。

在经过多次的学习、交流、分享后,我们确定研究的内容为:

1、种植课程资源的规划和利用

2、班级种植课程的开展和实践

3、班本课程资源的提炼与总结

   (二)实践探索,学习反思,迈开研究步伐。

在积累了一定理论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研究的三个基本方向:“把握目标

一组织指导一反思调整”,坚定地迈开了实践探索的研究步伐。班级特色种植课程开创实践、区域创设、家园共育、市级公开研讨活动、园本特色展示活动这些活动缩影都是我们课题研究实践探索留下的足迹。

   1.种植课程资源的规划和利用

    (1)氛围上总体营造,创设环境

在园区内营造自然的田园气息,为孩子们亲近自然创造良好的氛围。如:打造熊出没农场,兼具种植性的农作物,观赏性的花草养护和功能性的田园车道.园区内的绿房子成为孩子们最爱的小屋,绿房子内的田园画廊成为了孩子们无线创意的发源地,孩子们在那里描绘出了一幅幅田园画卷,利用具有田园特色的自然材料创造出丰富的小作品。园区内随处可见的花草和果树,小山坡,小水池,小沙池等为我们快乐田园种植活动的开展营造了和谐舒适的田园氛围。

    (2)空间上统筹规划,合理布局 

  我们对幼儿园的空地进行了统筹规划,开辟了熊出没农场种植园和绿房子实践区。植物园里种植的有各种各样的蔬菜、果树和观赏性的花卉植物,植物的多样化为幼儿观察、对比、探索多种植物创造了条件。

在划分种植园地时,我们主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根据植物生长需要。二是根据幼儿观察和探索的需要。为了帮助幼儿明确自己班的种植区域,同时共享其他班的种植资源,各班还设计了代表自己班种植内容和愿望的标志。 

    (3)内容上反复斟酌,科学选择 

  各班因开展种植活动的目的不同,所以在选择种植内容时也各有侧重。我们选择种植内容的依据主要有:一是从幼儿兴趣出发。二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三是根据幼儿已有的种植经验。四是结合主题活动的开展。种植活动可以与主题活动同步开展,并成为主题活动的拓展和延伸。五是针对幼儿偏食现象。六是考虑果实的成熟时间。   

    (4)人员上广泛发动,全面参与 

  为了保障种植活动的顺利开展,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家庭、社区及幼儿园自身的资源。我们邀请具有丰富种植经验的家长及喜欢种植的教师组成实践操作指导组。每次种植活动开始前,各班都会召开家长会,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幼儿园也会通过班级微信群、网站、家长园地宣传种植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价值,让家长主动参与或指导班级的种植活动,为种植园地的开发和利用出谋划策。 

    (5)物质上提供支持,保障种植活动顺利进行 

  我们除了提供种植活动需要的种子、肥料外,还提供豆角、南瓜、黄瓜等藤蔓类植物扎架需要的竹竿、绳子以及棉花、花生等植物生长所需的薄膜等材料。为了保证幼儿有更多的参与机会,我们还自制了适合幼儿使用的小铁锹、小铁锄、小镰刀等种植工具。另外,我们随时为幼儿准备摄录工具,为教师和幼儿直观、连续地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提供支持,为幼儿观察后的讨论提供依据。 

    2.班级种植活动的开展和实践 

  (1)种植环节 

  种植前先要做好经验准备和物质准备。经验准备主要包括幼儿了解种植内容和具有粗浅的种植经验。 物质准备包括种植空间、工具、种子或秧苗的准备。为了让每个幼儿都能参与播种环节,我们对各年龄班确定了不同的指导重点。小班的重点是激发幼儿的种植兴趣。中班的重点是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大班的重点是培养幼儿探索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播种时,不同的教师也会采取不同的策略。例如,有的班在种植黄瓜时创设对比性种植环境,一部分搭了架子,一部分没有搭架子,让幼儿在持续的对比观察中发现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有的班在同一块地里同时种植红豆和绿豆,让幼儿在对比观察中增强观察的持续性;还有的班采取家园同步种植的方式,将种植活动延伸到家庭中。 

    (2)管理环节 

  在种植活动中,管理环节是孩子们感受惊喜的过程。同时,管理环节也是孩子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加强观察,关注植物生长变化 

  一是创造机会,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习惯。我们把种植活动纳入课程计划,为幼儿持续观察提供时间上的保证,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习惯。入园、离园时,孩子们第一件事就是拉着爸爸妈妈去看植物的变化。自由散步或户外混龄时,他们总会相约去种植园,交流观察中获得的感受。除此之外,为了增强幼儿观察的目的性和细致性,我们还引导幼儿学习一些观察的方法。

    二是记录观察结果,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我们不但引导幼儿观察,还创设条件让幼儿运用多种形式记录观察结果,准确、连贯地表达自己的发现。首先是选择合适的记录方法。教师会根据幼儿年龄特征、记录对象及观察重点,引导幼儿使用合适的记录方法。小班幼儿记录能力较弱,一般多采用语言记录法、实物黏贴记录法、照片记录法,他们在运用这些方法时需要教师协助。中大班幼儿具备了一定的记录能力,可以运用多种记录方法。其次是确定适合的记录内容。小班幼儿基于“了解植物每个生长阶段典型的外形特征”的目的,只记录一些外部特征。中大班幼儿开始关注事物之间的简单关系,能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发现事物变化的较本质原因,可以运用对比性记录、统计性记录以及分析、推理,获得有关植物生长条件及生长规律的经验。 

    勤于管理,满足植物生长需求 

  除了浇水、施肥、除草、捉虫等让幼儿参与管理外,我们还引导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有关植物生长的经验。 

  例如,孩子们发现有的地方的黄豆苗长得多,有的地方的长得少。“菌苗少的地方长得又高又粗!”“黄豆们太挤了,都长不大了。”听了孩子们的议论,教师适时讲解了间苗的原因及方法。但是,多数幼儿有自己的观点:“拔下来的苗苗会死掉的!”“它们多可爱呀!我可舍不得!”教师尊重幼儿的选择,让他们自己决定是否“间苗”,并让他们在这种对比性的种植环境中,通过观察发现种植密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家园同步,助推种植活动深入开展 

  我们经常邀请家长参与班级种植活动的指导,教孩子们扎架、播种、锄地等,以提高种植活动的质量。我们还开展家园同步种植,创设对比性种植环境,实现了种植活动在家庭中的有效延伸。

在家园网络交流平台中,教师和家长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交流在种植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推动种植活动的开展。家长们还通过记录种植日记,分享种植的快乐。 

  (三)收获环节 

  收获是孩子们最期盼、最快乐的活动。为了让幼儿有更多的收获机会,学到多种收获方法,我们增加了种植的植物种类,让孩子们不断有机会收获自己辛勤劳动得到的果实。在收获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会了摘、掰、刨等多种收获方法,丰富了有关植物的知识和经验,而且学会了合作,体验到了种植的快乐。 

   (四)延伸环节 

  收获果实后,各班会根据自己的种植目标、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分享、交流、探索活动,为下次种植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 

  一是邀请家长参与,分享种植经验。我们邀请家长来园参与品尝会或利用收获的果实进行亲子创意制作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共享收获的喜悦。教师将幼儿参与幼儿园种植的照片做成课件。与家长、幼儿分享快乐的种植过程,部分家长以同样的形式分享幼儿在家庭同步种植中的经验和快乐。 

  二是满足幼儿需求,开展延伸探索活动。教师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生成有价值的教育活动。如小班孩子对种植区的菜叶子上的虫洞产生兴趣后,教师以此创生出班本课程:《叶子上的小洞洞》;中班的孩子在对养蚕引发兴趣后,教师将《有趣的桑叶》作为班本课程的一部分;大班

  三是做好分类投放。丰富区角活动材料。将植物的根、茎、叶、花、壳、皮、籽等清洁消毒,分类整理,放到资源库,可根据区角活动的需要作相应投放,也可让幼儿根据操作需要自行取用。在操作区,孩子们用各种种子进行着剥、捣、夹、切等工作;在数学区,孩子们用种子进行数数、比较、分类、排序等,用茎比较长短、粗细等;在科学区,孩子们将种子解剖。了解种子的结构,对比观察、记录种子在室内外的生长情况,发现阳光、空气、水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在日常生活区,孩子们专注地进行着蒸、炒、煮、煎、榨等工作;在美工区,孩子们用花瓣、落叶、种子、果皮进行着创作,如用老丝瓜做成装饰品,用各种种子做成粘贴画,为葫芦娃穿上五彩衣;在表演区,有树叶裙子,手链、花环等。幼儿利

四是开展园区特色活动:田园Party和晨间户外混龄活动,享受种植乐趣。孩子在快乐田园宴享受多样美食,同时孩子们收获的蚕豆、胡萝卜等可以变成孩子们创意建构的小玩具,去年收获的黄豆拿来磨豆浆真的香气扑鼻,随处可见的树叶也成为我们创意拓印和拼贴的材料。孩子们在快乐的大party上享受着辛勤劳动的成果,享受着丰收的喜悦。晨间混龄锻炼时光开设角色体验插花区,享受恬静的自然时光。开设种植观察区,幼儿通过给植物浇水、除草、松土和观察写生加深了对种植的认识。开设写生区,让孩子置身自然,舒畅表达。

(三)提炼经验,交流分享,展望研究方向

    根据班级特色种植活动的开展,园区内的种植资源已获得了较充分的利用和共享,班级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种植活动对“快乐种植”的理念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并逐步形成了有班级特色的班本课程。下一阶段,老师们将继续深入学习,逐步形成有班级特色的课程经验和资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