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评《三国》第九回(4)除暴凶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傕听贾诩

标签:
斩李儒取貂蝉悉皆诛戮伏尸大哭缢死蔡邕 |
分类: 闲评《三国》 |
忽听朝门外发喊,人报李儒家奴已将李儒绑缚来献。(连家奴也得罪了。)王允命缚赴市曹斩之;(狗头军师精明,他早已预言了自己的悲惨下场。)
又将董卓尸首,号令通衢。卓尸肥胖,看尸军士以火置其脐中为灯,膏流满地。百姓过者,莫不手掷其头,足践其尸。(虽然解气,但是手段太野蛮,现在处决犯了死罪的人就不允许采用这种不人道的做法。看来社会还是进步了。)
王允又命吕布同皇甫嵩、李肃领兵五万,至郿坞抄籍董卓家产、人口。(也还是搞株连。可见“文革”中搞的那一套,名为“革命行动”,其实是封建遗毒。)
李傕引飞熊军连夜奔凉州
吕布至郿坞,先取了貂蝉。(这是吕布的第一要务。)
皇甫嵩命将坞中所藏良家子女,尽行释放。(做得对。)但系董卓亲属,不分老幼,悉皆诛戮。(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犯罪,株连九族。这是中国的不良传统,我们应该坚决摒弃,不能以任何借口使它们死灰复燃。)卓母亦被杀。(九十多岁的老人,又没做什么坏事,也杀?!)卓弟董旻、侄董璜皆斩首号令。收籍坞中所蓄,黄金数十万,白金数百万,绮罗、珠宝、器皿、粮食,不计其数。(要这么多金银财宝干什么?华西村的吴仁宝说:“广厦千间,也只独眠一床;黄金万吨,也仅一日三餐。”那些贪得无厌的官吏们应该以董卓为鉴。)回报王允。允乃大犒军士,设宴于都堂,召集众官,酌酒称庆。
众官惜邕之才,皆力救之。(蔡邕的话,能感动人;加上他的才华出众,使许多官员都为他向王允求情。)
太傅马日磾亦密谓允曰:“伯喈旷世逸才,若使续成汉史,诚为盛事。且其孝行素著,若遽杀之,恐失人望。”(和王允平级的太傅马日磾在王允的耳边悄悄地说:蔡伯喈是世间少有的人才,把他留下来续写汉史,也是很好的事情啊。况且他的人品很好,有很高的威望,忽然将他杀死,恐怕要影响众人对我们的信任和期望。——马太傅地位很高,说的话也很有道理。)允曰:“昔孝武不杀司马迁,后使作史,遂致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运衰微,朝政错乱,不可令佞臣执笔于幼主左右,使吾等蒙其讪议也。”(当初汉武帝不杀司马迁,把他留下来写《史记》,以至于那些毁谤我大汉开国皇帝的书流传于后世。现在如果让蔡邕活着,他那支笔将会抹黑我们。——原来王允是在考虑自己的身后名。)日磾无言而退,私谓众官曰:“王允其无后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岂能久乎?”(董卓一死,王允掌大权,太傅马日磾也拿他没办法,只能在背后发牢骚:他这样搞,违反国家的纲纪、法典,我看他不得长久。一个人办事情要给自己的子孙留点余地啊!)当下王允不听马日磾之言,命将蔡邕下狱中缢死。(王允听不进马太傅的劝告,下令将蔡邕缢死狱中。)
一时士大夫闻者,尽为流涕。(王允此举大失人心。)后人论蔡邕之哭董卓,固自不是;允之杀之,亦为已甚。(蔡邕虽然有错,但不是死罪。拿现在的话来说,王允是个“极左分子”。)有诗叹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