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评《三国》第九回(2)除暴凶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傕听贾诩

标签:
为何长叹禽兽之行誓杀此贼出血为盟折箭为盟 |
分类: 闲评《三国》 |
因挽布手曰:“且到寒舍商议。”(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走,到我家里去。)布随允归。允延入密室,置酒款待。
布又将凤仪亭相遇之事,细述一遍。允曰:“太师淫吾之女,夺将军之妻,诚为天下耻笑。非笑太师,笑允与将军耳!然允老迈无能之辈,不足为道;可惜将军盖世英雄,亦受此污辱也!”(您是盖世英雄,焉能受此侮辱,岂不为天下人耻笑?——火上浇油。)布怒气冲天,拍案大叫。(二杆子脾气上来了!)允急曰:“老夫失语,将军息怒。”(挑起吕布的怒火是真,劝吕布息怒是假,真真假假,有真有假;进进退退,有进有退。)布曰:“誓当杀此老贼,以雪吾耻!”(这正是王允处心积虑要达到的目的。)
允急掩其口曰:“将军勿言,恐累及老夫。”(装出一副胆小怕事的样子。)
布曰:“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自视甚高,以天下第一英雄自居。)允曰:“以将军之才,诚非董太师所可限制。”(再来一个“顺杆爬”,激发吕布的反董情绪。)布曰:“吾欲杀此老贼,奈是父子之情,恐惹后人议论。”(吕布走两步、退一步,还是顾虑重重。)允微笑曰:“将军自姓吕,太师自姓董。掷戟之时,岂有父子情耶?”(你们不是真的父子嘛。再说,他丟戟刺你的时候,有父子之情吗?)布奋然曰:“非司徒言,布几自误!”(被人当枪使了,还要感谢人家。)允见其意已决,便说之曰:“将军若扶汉室,乃忠臣也,青史传名,流芳百世;将军若助董卓,乃反臣也,载之史笔,遗臭万年。”(火候已到,再讲一番大道理,使吕布正气昂然,信心坚定:我吕布是天下第一的大英雄,当然要当忠臣,不当奸臣。)布避席下拜曰:“布意已决,司徒勿疑。”(犹豫、彷徨了许多天,在王允的鼓励、挑动下,终于下了决心。)允曰:“但恐事或不成,反招大祸。”(担心吕布有勇无谋,叮嘱他提高警惕,讲究策略;政变大事,如果失败,就会大祸临头!)布拔带刀,刺臂出血为誓。(以血作誓言,以血表决心。)允跪谢曰:“汉祀不斩,皆出将军之赐也。切勿泄漏!临期有计,自当相报。”(大汉朝廷不垮,那都是将军您的功劳。请注意保密,临时如有什么变动,我会及时告诉你。)
布慨诺而去。(吕布满口答应。——这是一场高水平的个别谈话,既讲究策略,又达到目的;既挑起怒火,又不留痕迹。)
瑞曰:“方今主上有疾新愈,可遣一能言之人,往郿坞请卓议事;一面以天子密诏付吕布,使伏甲兵于朝门之内,引卓入诛之:此上策也。”(比当年的何进大将军聪明。宫廷政变,知情面越小越好,速度越快越好,要来一个“迅雷不及掩耳!”)琬曰:“何人敢去?”瑞曰:“吕布同郡骑都尉李肃,以董卓不迁其官,甚是怀怨。若令此人去,卓必不疑。”(选一个董卓信任的、但又对董卓有怨恨情绪的人。)允曰:“善。”请吕布共议。布曰:“昔日劝吾杀丁建阳,亦此人也。今若不去,吾先斩之。”(莽夫掌权,“杀”字向前。自己犯的错,那都是别人的错。)使人密请肃至。布曰:“昔日公说布使杀丁建阳而投董卓;今卓上欺天子,下虐生灵,罪恶贯盈,人神共愤。公可传天子诏往郿坞,宣卓入朝,伏兵诛之,力扶汉室,共作忠臣。尊意若何?”(当年你引诱我做了错事,现在你应该将功赎罪,和我们一起做忠臣,去完成这个任务。)肃曰:“我亦欲除此贼久矣,恨无同心者耳。今将军若此,是天赐也,肃岂敢有二心!”(我也早就想除掉这个奸臣,现在天赐良机,我一定一心一意跟着你们干!)
遂折箭为誓。(如有二心,就和这箭一般!)允曰:“公若能干此事,何患不得显官。”(王允善于揣摩人心,他知道,李肃和董卓结怨是因为没有得到提拔,便投其所好,开出预支:如果事情办成,我会给你一个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