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据《济南府志》、《续修历城县志》记载:官府感其陈家姐妹节孝,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在城西五里处修立了这座"孝女坊",以示表彰,距今已有约200年历史。牌坊坐南向北,高约3米有余,宽约2米,全部用石料筑成,两底座上竖立两根石柱,立柱上镌刻"绢七尺于灵前至死不悔,随双亲于地下携手同行"联语,石柱上端架两层横梁,中间上刻有"旌孝双亲"字样,坊额上部为龙纹花卉顶罩。因此地距城五里,故称"五里牌坊"。遗址位于现五里牌坊北街6号院内。
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破四旧"孝女坊"被毁坏。
一百年前的五里牌坊距城区较远,此地原为一片乱坟岗子,大约在上个世纪20年代中期,才有一些贫苦人家来此搭棚栖身,随后逐渐形成以棚户为主的居民区。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五里牌坊划分为五里牌坊南街、五里牌坊西街、五里牌坊东街和五里牌坊北街四条街。乱坟岗子改建成新型居民社区。
进入二十一世纪,正、负又投入大量资金改建居民小区,扩修马路。现在的五里牌坊虽然没有“孝女坊”可观,但“孝女”的故事依然是居住在那里老百姓的骄傲。以前的乱坟岗子,已经是高楼林立,以崭新的面貌向世人展现它的魅力。经十路与纬十二路链接东南西北,是济南重要的交通枢纽,马路宽敞,车流繁忙,一片欣欣向荣景象。五里牌坊的故事也随着川流车辆,传向四方。不知道天上的孝女,看到这一切,是不是会感叹:生不逢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