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说起来都是一把辛酸泪,真没有办法,很多常用药,医院没有,我们有医保卡的可以用医保卡里的钱去药店购买,老兵就只能自掏腰包去药店购买。都说老兵待遇好,又有谁知道这些老兵的苦楚。老兵是实报实销,但只限制在医院治疗。还必须自己先拿钱治疗,然后才能凭医生处方,医院收费单子,再经过层层审查,才能报销。如果审查的找出一点点“不合格”就拒绝报销,只能自认倒霉。这些经历过战火硝烟、浴血奋战、年事已高的老兵,那一位都有一些病症。我家老兵的胃病就是当年有时候打仗顾不上吃饭,饿出的毛病。最多一次五天没有吃上饭,只喝了几次水。可伶到如今,又要面对看病难的窘境。一个月的养老金,需要拿出大部分钱来买药。因为很多药,医院没有,只能在药店购买。就是在医院看病,也有一些不给报销。
从医院出来,我就想,五块钱,三十块,老天爷啊,整整差了六倍。这一种药该有多大的利润啊!难怪有人说卖药比贩毒还挣钱,难怪马路上到处都是药店,难怪能有层层代理,大量回扣款。
五十年前,我一位同学是药厂的车间主任。那是一个社办小厂,在林祥街,现在那一片已经改建成万达商夏。我听我同学说药品没有什么一等,二等,只有合格,不合格。合格出厂,不合格就销毁。药品定价厂里也没有自主权,必须由物价局核定。那时候好像什么商品都是由物价局定价。我记得好像出厂价加上百分之多少就是批发价,批发价加百分之多少就是零售价。不按规定,就违反了物价法。那时候应该没有暴利,特别是药品,从生产到零售,临床,都是为治病救人为主要目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物价就失去了监管,像脱缰的野马,一路狂奔。特别是药品,以前几分,几厘钱的,换个包装价格就扶摇直上。几毛,几块,几十。一切都是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病人成了挨宰的羔羊。这到底是为什么?
说来说去,还是不要生病最好。咱们改变不了什么,唯一可以改变的就是自己。该放下就放下,保持一个好心情,与健康为伴,快乐过好每一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