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词我在上小学时才学到,可我对粮食来之不易是从小就有认知,因为我是出生在胶东的一个小山村,从小看到种地的辛苦。虽然生长在部队、机关宿舍,从小到大从来不知道饿肚子是什么滋味,也不知道吃不饱有多么痛苦。但我一直没有脱离土地,没有远离耕种。上学时学校经常组织下农场劳动,深深体会到什么是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参加工作到地质队,也是住在农村,帮助生产队抢收麦子也是我们与当地老百姓搞好关系,互相支援的途径。更感受到农村社员日出而作,春耕秋收的辛苦。
这首词也是我教女儿学习的第一首诗词,女儿常常把盘中餐读成盘中饭,我无数次的帮她纠正。孩子从小我就告诉她浪费粮食是犯罪,一定要珍惜每一粒米。粮食来之不易,一定要珍惜。吃饭碗里不能剩下,吃不完应该提前少盛。
水是生命之源。小时候我看过电影《上甘岭》《沙漠追匪记》《金沙江畔》知道水有多么重要。行走过茫茫戈壁滩,看到过大漠黄沙,体会到缺水的危险。知道新疆人吃了西瓜,西瓜皮倒扣在路边的特殊传统。没有水,石头会变成沙子,没有水,土地就寸草不生,没有水一切生命就会停止。
最近我看到一个小视频,一个女孩子拿着两个一样的瓶子,一个装着水,一个装着麦粒,声泪俱下的说:一瓶麦子的价格,还不如一瓶普通的水价格高。我看的都蒙了,不知道这是为什么。麦子是辛辛苦苦忙了七个月,从播种,施肥,灌溉,收割,付出了多少辛苦,才收获的。我真糊涂了,到底是麦子的价值高,还是水的价值高。为什么水比麦子价格高呢?
水与小麦都是人类生存离不开的基本物资,为什么同样容积的小麦价格不如水的价格呢?这里面应该有原因,可想的我头疼,就是想不明白。是不是小麦有很多替代品吗?例如水稻,玉米,小米等等,水是没有任何物资可以替代的。不对啊,虽然有物质可以替代小麦,但人类大部分食品还是要依靠小麦,如果没有小麦,人类的食品就会短缺。都知道民以食为天,食品短缺就会饿肚子,人就没有办法生存。虽然水是生命之源,但现在还没有到奇缺的地步。看看咱们的黄河、长江里奔流不息的水,看看趵突泉,黑虎泉天天喷涌的泉水,水的价格应该不至于高于小麦的价格吧。可为什么出现这种奇特的现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