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视机与年夜大餐

(2025-03-12 20:13:01)
       每年的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吃团圆饭,看春晚演出,已经成了每个家庭过年的必然模式。春晚陪伴家家户户过大年已经有四十二年的历史。八三年以前没有春晚,电视台是播放歌舞晚会。我记得电视机出现在家庭里应该是七十年代。七八年春节年三十晚上,我邻居从单位里临时借了一台黑白电视机,我们一起看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节目,那时候不叫春晚,我记得是叫迎春联欢晚会。
      能坐在家里看电影,这可比听收音机好多了。虽然那时候没有彩色电视机,都是黑白电视机,而且尺寸都比较小,但能听着声音,看到画面,那可是一个飞跃。我当时就下决心要自己买一台。那时候济南已经有了电视机生产厂,并且生产出泰山牌的十二寸晶体管的黑白电视机。我四叔的同学是电视机厂的一个领导,我四叔买了一台,我求我四叔帮我也买了一台。好不容易花了四百块钱,我拥有了自己的电视机,那是我买的第一台电视机,也是我工作的地质队第一个买回家的电视机。现在四百块钱给一个孩子压岁钱,孩子都嗤之以鼻,会嫌少摔地上,那时候可是一个工人几乎一年的工资。就是这样昂贵,市面上也很难买到,七十年代应该是咱们国家的电视机制造业开始起步不久,产品很少,大部分是试产产品。我买的这台电视机就是济南电视机厂第一批试产的四百台之中的一台。
      后来随着电视机生产的飞速发展,加上从国外进口一些电视机,很快市场上就能买到电视机。随着电视机生产的更新换代,彩色电视机逐步淘汰了黑白电视机,超薄液晶电视机替换了笨重的晶体管电视机。电视机走进了每个普通老百姓的家,每年的大年三十,陪伴着家家户户的男女老少看春晚,这成了一道过年的必备大餐。
        不知道从那一年开始,人们对这道‘年夜大餐’原来越不合胃口,有的干脆不吃;有的是不吃可惜,吃了倒胃口;有的边吃边吐槽,吃进去又吐出来。中国的餐饮文化讲究:色、香、味俱全。色太浓,就会出现:黑乎乎,黏糊糊,看着让人没有食欲。色太淡,就感到:清汤寡水,提不起情绪。香,那讲究就更多了,清香,甜香,浓香,淡香,各种花香,各种食材的本质香,混合香等等。做菜讲究煎、炒、烹、炸、汆、熘、炖、扒、烩等工艺,食材的选择,色泽的搭配,浓淡鲜香恰当,酸甜可口,这考验的是大厨的水平。南甜北咸,东鲜西酸,有的说就是再好的厨师也难做出十几亿人都满意的大餐,属于众口难调;有的说是脱离了大众口味,就如同东方人喜欢主食加炒菜,西方人喜欢牛奶加面包,脱离了老百姓的生活习惯,自然不受待见;有的说,现在的年夜大餐缺油少盐,看着满满一大桌,实则没滋没味,看着花红柳绿,吃着如同嚼蜡;有的说年夜大餐犹如加了安眠药,让人昏昏欲睡,本来应该精神抖擞迎接新年钟声,可就是提不起精神;有的说年夜饭花里胡哨,看着琳琅满目,可就是找不到能填饱肚子的美食。
        这让我想起朋友说的一个笑话,三十多年前,一位朋友说起有次他们赴宴,吃什么日本料理,吃了近三个小时的饭,回家饿的睡不着,赶紧让老婆起来给下了一碗面条吃。我好奇的问他:“怎么三个小时还吃不饱,你的饭量有多大?”他苦笑着说:“我的饭量很一般。你不知道这个饭菜有多膈应人,上菜都是一人一小碟,里面那点菜一筷子都不够。还有的东西是生的,我肠胃不好,根本不敢吃。听说这顿饭还非常贵,这真是花钱找罪受。”是啊,生猛海鲜东洋人奉为美食,华夏民族看着就恶心倒胃口。五成熟的牛排,还滴着鲜血,欧洲人吃的津津有味,东方人看着心肝都发颤。
       现在很多人开始怀念四十年前的那几道大餐,很多小品,津津乐道几十年,还是舍不得放下。一些歌曲的旋律依然离不开人们的口唇。这是不是可以说明真不是现在人们吃的嘴刁了,应该是离老百姓的大众口味越来越远了。拿着洋鬼子的美食,硬往炎黄子孙胃里塞,怎么能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