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扫门前雪

(2024-03-23 11:23:53)
分类: 杂谈
      济南这个天,说热就热了起来。我穿着棉衣外套出门就热的出汗,赶紧回家去拿几件春秋天的外套。坐在公交车上不经意的往外看,看到了历山路上,马路上有部分冬青已经被绿色笼罩,昂首挺立,绽放着春天的活力。可守在外面的冬青却像一团枯枝,黄不拉几,好像久病的病人,没有了生气,杂乱无章互相纠缠在一起,好想在做最后的抗争,更像是在控诉对他们的伤害。这就是冬雪过后在马路上撒盐水留下的后遗症。看的我好心疼,心里又升起一股敬重。是他们挡住盐水的侵蚀,牺牲自己的生命,保护里面的树不受伤害。
         看着那些苦苦挣扎在生死线上的树,我突发奇想;这些树枝是不是像腌咸菜一样也是咸的呢?当年《党的女儿》里那些腌咸菜送给山上游击队的人,怎么就没有想过腌树枝呢?腌咸菜G民党能看出问题,但腌树枝他们一定发现不了。腌的树枝送到山上煮一煮,不就是一锅盐水吗。
         都知道“瑞雪兆丰年”可世界上上任何事情都是: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说起雪,我就想起东北,想起新疆,冬天那里的雪真大啊,有时候雪比人高。漫过腿的雪是常态,齐腰深的雪不稀罕。雪为大地盖上了被子,也阻挡了交通,妨碍人们的正常生活。扫雪就成了冬天生活里必不可少的内容。我在东北的时候还小,不记得具体情况。在新疆冬天扫雪,扫把可胜任不了这艰巨的任务,那得用推雪板推,拿铁锹铲。扫雪虽然是大人的任务,可对我们这些孩子来说,那简直就是一场游乐盛会。我记得我们住在机关宿舍里,白天下雪我们这些半大孩子都跑出来,在铺满雪花的地上,迎着飞舞的雪花又蹦又跳,推着推雪板跑,比赛谁跑得快,推的雪多。除了自扫门前雪,更乐于帮着扫他人门前雪。有些家里没有孩子或者孩子太小的家庭,从来不用担心门前堆满雪。如果晚上下大雪,早上起来有时候门被雪封住,需要用力推开门,门口形成一个弧形,边上就成了一堵齐刷刷雪墙。大人拿着铁锹对着雪墙先切成块,再把雪块铲起来往远处抛去。等铲出了一条路,我们小孩子就跟在后面用脸盆装上雪,把雪送到离家远远的地方,把房前屋后的雪都清理干净。被雪墙围绕的空地,成了我们孩子们游乐的园地。跳绳,跳房,跳皮筋,打沙包,扇三角........大人还要铲出一条条路,方便上班、上学、上厕所。我记得  有一年路边的雪将近一人高,大人走在雪墙的路上能看到一个头在白雪中晃悠,远远的看到白雪里露出个黑黢黢,圆乎乎的东西,还在晃晃悠悠忽高忽低的动着,有一种特别好玩的感觉。小孩子走进雪墙的路上,就好像捉迷藏玩失踪。那时候学校里扫雪的任务都是我们学生自己完成,操场上,篮球场,单双杠,秋千等地方都分到各个班级里。扫起雪来,那真是争先恐后,零下几十度都能满头大汗,有的把棉衣都脱下来。机关,单位里扫雪也都是各个单位自己负责,那时候可没有专门的清洁工。
         回到济南,再也见不到大雪,济南的冬天最厚雪也没有到过一尺厚。我爷爷家是住在机关宿舍,一下雪,家家户户都自觉的拿着扫把,簸箕出来扫雪,堆的一小堆一小堆的。家家户户都把炉灰撒在水池子周围,院里的路上,防止路滑摔倒。靠近大门口的马路人行道上也一起扫干净。马路上的有环卫工人清扫。那时候一下雪,机G里的领导带头,职工全体出动清扫办公室周围的雪,到马路上帮助环卫工人扫雪。各个商店的门口也都是自己负责清扫门前雪。
         说不上来从什么时候开始,马路扫雪的队伍里看不到机G干部的身影,更没有单位领导参加扫雪。就是居民区也只是几个物业员工在忙活,不见出来扫雪的居民,更见不到孩子的身影。不知道是现在的孩子作业太多,没有时间享受扫雪的快乐。还是对扫雪抱有什么成见。劳动最光荣,也在不知不觉中变成劳动是下贱无能。有的家长就教育孩子“再不好好学习,以后只能去扫马路”扫雪成了不受待见的工作。马路上多了洒水车,据说是洒的盐水。洒了盐水的马路,白雪在汽车轮子下变黑,化成盐水,流到马路边的下水道,树根下。人行道,小区路上的雪化后,到处都是说白不白,说黑不黑的大颗粒,踩在脚下发出咯咯吱吱的声音。我打听了一下,原来是洒的盐。盐对于水泥,砖,柏油马路都有腐蚀作用。对汽车轮胎也有破坏作用。特别是撒盐的雪化成盐水,流到树根,造成树根腐烂。春天本来应该飘逸着绿叶的树枝,就成了干枯的枝条,就像长不出头发的光头,可怜巴巴的在春风中晃悠
         以前一说起: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就感到这是一个用来形容自私自利的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变了味,一个能扫自己门前雪的人,都成了不一般的好人。门前雪都难得出来扫一扫,已经不是新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小脑萎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