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女有所归

(2023-09-18 21:00:20)
分类: 传统文化
       咱们老祖宗早几千年前就提出人类应该奋斗的目标,就是建立一个:少有所学,壮有所为,老有所养,女有所归,病有所医,鳏寡孤独皆有所依的和谐社会。
          我第一次看到这些是在二零零九年,我第一次去台湾时在台湾孙中山纪念堂里见到的。当时我对;(女有所归)非常反感,觉得这是对妇女的歧视。作为新中国的女性,我们有自己的姓名,自己的工作,自己的经济来源。归到那里啊?我们是靠自己的劳动生存,还要担负起工作挣钱,抚养孩子,赡养父母的责任。这其不是对我们女性辛苦工作的否认吗,也应该是对我们人格的一种侮辱。
         从历史的发展看,人类从母系社会进化演变到男权社会,从杂婚到有固定的家庭。形成了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格局。同步也制定了很多保证这个格局的规矩。女主内也就固定了女人在家庭里的位置,与活动的范围。近些年随着离婚率,单亲家庭的增加,犯罪率也同步增长,我感到我是不是应该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这个问题。家庭是社会的基石,只有家庭的稳定,才能保证社会的和谐。女有所归是不是也可以解释为女人应该拥有合法,固定的丈夫,生活在稳定的家庭里,与丈夫共同担负养育孩子,孝敬老人的责任。
          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就是《婚姻法》从这一点就感到如何保证家庭的稳定是多么重要。新的婚姻法废除了一夫多妻,纳妾,买卖婚姻等,从而保证男人都能拥有娶妻生子的机会。女人可以选择丈夫,共同建立家庭,恩爱生活。在家庭里地位平等。
         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是一夫多妻制。看到报道一个老头娶了一百多个老婆。他娶老婆不是为了爱,而是他需要最廉价的劳动力为他的农场工作。
         说起来这个,咱们同样拥有大量妻妾的个别男人,不但给每个妻妾买了房子,还每个月包下每个妻妾的生活费用。看来还是咱们的男人够爷们。这也许就是文化的差异吧。虽然现在女性都追求独立,但几千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传统还是很难根除。这就有了;宁可坐着宝马哭,不愿意坐着自行车笑,更不愿意白手起家,与心爱的人共同打拼的女人。
          我就想,世界上有了这种自己一个人霸占那么多女人的男人,岂不是剥夺了很多男人结婚生子,组建家庭的权利吗。这可不可以说是另一种社会分配不公呢?
          不知道从什么时间开始,有了包二奶,养小三小四。原来还是遮遮掩掩,避人耳目。现在堂而皇之从地下走上了地面,私生子可以合理合法生存,分割他人家庭财富。有的女人就可以生一个孩子,安逸的生活一辈子。这是为什么?这岂不是结婚证变成一张废纸了。这也让很多年轻人对爱情感到绝望,对婚姻产生了怀疑。看到有些与丈夫共同打拼出来的事业,最后成了小三小四的囊中物,鸠占鹊巢,伤心欲绝,心力交瘁。这更让有主见的女人有了自我保护的意识,不愿意踏入婚姻,或者人嫁心不嫁,同床异梦,随时准备分道扬镳。这也就产生了婚前要高额彩礼,要房子,要车的特色。感到丈夫不可靠,只有手里抓着钱,以后生活才能有保障。这也成了女人不愿意生孩子的原因之一。
           现在出生率下降到警戒线,有很多原因,但家庭稳定没有保证,小三小四的合法生存也是不可否认的重要原因。我看到一些女人不结婚,但并不是没有男人。只是如同浮萍一样飘来飘去,随着风浪经常换男人,浑浑噩噩混到老。有的女人就是明目张胆的做小三,小四,恬不知耻的过着寄生虫的日子。
           怎样才能保证婚姻稳固,做到女有所归,这好像不是个人的小事,是不是也关系到种族兴衰,国泰民安的大事情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鬼屋疑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