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窝子,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知道是什么词。也许喜欢看电视剧的多少能知道一点。这可是大西北的建设者们抹不掉的记忆。三月一日我们文字之友笔会,书写关于房子。我写了我工作以后自己居住的变迁。只提了一句我住过地窝子。这几天我脑子里经常想起我小时候,住过的那些特殊房子。地窝子就是其中的一个。
我六岁跟随父母来到祖国的大西北。当时西北组建一支能战斗,能生产的建设兵团,屯耕戍边,保家卫国。有咱们的整编部队官兵,有起义部队,还有支边青年。为了加强领导力量,专门抽调一批干部支援大西北。我父亲就带着我们随着这批干部来到这大西北的戈壁滩。父亲当时分配到政法科工作。我们家在管理处,后改为师部。
我上小学四年级起,每年暑假我们都下连队参加麦收。那一年七月,父母带着行李,送我们这些放假的学生到学校集合,领导派大卡车送我们到一个叫西伯提的农场。我们这些放假在家的学生,很多家里父母上班没人管,也成了家长操心的事情。学校就组织高年级的学生下农场劳动。下农场劳动吃饭还不交钱。有老师带着,还省了家长们不放心在家惹事。下了车,只看到几间房子,我们去看原来是食堂兼大会堂。老师一会就领我们到一片空地上,只见地上有一片略高于地面的土台子。转了半圈,地下并排一个个的有点土台阶的斜坡,斜坡下有一个个简易木门。老师领我们到了斜坡跟前,告诉我们这就是我们的住地。我们急急忙忙冲进去,看到里面三分之二是一排地上有新麦秆铺的地铺,余下的就是一个走廊。我们班四间,还有一个班的学生也是四间,我们班女生分了两间,我们十位女生住最东头这间。
铺好被褥,安排好住处,我仔细打量这个住所。上面盖着几根木棍,木棍支撑着苇子,看不清楚是不是还有麦草。层高很低,我们睡的地铺,跳一下就能摸到顶上的苇子。如果有床,坐在床上就能摸着顶上的苇子。出来就走这个斜坡。外面就是高出地面几十公分。远看根本想不到这里会住人。进到里面关上门,大白天不点灯也是黑乎乎的。这就是地窝子。原来经常听大人们说起地窝子,这次自己住进这地窝子,感到好奇,还有点小激动。也许这也是十来岁孩子的特点吧。厕所离得不远不近,可晚上我们女生还是不敢自己去。都是结伴一起去。晚上能听到偶尔传过来的狼嚎声。
说起地窝子,也是兵团战士的一个创举。当时大部队开进戈壁滩,荒无人烟。而且戈壁滩风大,帐篷抵挡不住大风的侵袭。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一开始几乎把全部力量都投入到开荒种地,修水渠,植树造林等工作中。后来才成立了基建队,打土块,盖房子,可一时间也难以解决全部居住问题。战士们就拿出挖坑道的办法,从戈壁滩寻找芨芨草,红柳条,苇子等,绑起来盖在上面,再在上面用泥抹平。有个简陋的地窝子先解决晚上睡觉的问题。经过不断的摸索改进,地窝子也越修越漂亮,功能越来越齐全。
大西北风沙大,但雨水奇缺。后来调来玻璃,就在地窝子地面上,房顶上做个小窗户,屋里白天就有了一点亮光。一开始没有门,先就挂个帘子挡挡风沙。各种材料、形状的门帘都创造出来。草,红柳枝,苇子都成了原材料。最奢侈的有棉门帘,还有毯子,毡子等。就是冬天下大雪,加上风特别大,经常把地窝子埋在雪里。就从里面扒拉出一条路,爬出来再想办法把雪堆积到离地窝子远一点的地方,修成雪墙阻挡风雪。最难过的就是春天化雪时,冰冻的斜坡开化,又滑又潮,有时候出来都要爬着出来。夏天偶尔来几个雨点,雨水顺着斜坡往下流,可想而知,那是一种什么情况。
虽然那时候环境艰苦,可官兵团结一致同甘苦,晚上一起在地窝子里睡觉,白天一起劳动硬是把一个个连草都不长的戈壁滩,改造成良田,种植出特殊的天然彩色棉花。还有小麦,玉米,大米,油菜,葵花籽等等。就是在那些地窝子里面,结婚生子,养育了兵团的接班人,这些地窝子的孩子现在也都已经成了退休老人。随着基本建设的推进,食堂,机修厂(队),办公室离开了地窝子,一排排宿舍也让成家立业的战士们慢慢从地窝子里面搬了出来。那里的地窝子不是根据南北方向建造,而是根据风向,背风而建。后来种植起来的林带,把戈壁滩划分成一个个方块。林带一般是并排六行树,有效的阻止了风沙的肆意妄为,再在方块里面盖房子就好了很多。
我看到一些报道那里的蚊子如何厉害。说实话,那要看在什么地方。那可是面积太大的一个省,相当于十一个山东省,占了国土五分之一的面积。各个不同地方的环境也有差异。海拔低,靠近河,湖的地方,湿度大,有蚊子。我去劳动过的叶尔盖提农场就有蚊子,我们住的地方离河很近,老师说河那边不远的地方就是另一个国家。严禁我们私自去河里洗澡。像西伯提那样严重缺水的地方,人喝水都受限制,那里有水滋养蚊子。再说就是夏天晚上也凉气袭人,需要盖厚被子。也不适合蚊子横冲直闯。还有一些海拔高的地区,连树都难以成活,更别说蚊子了。
我们学生就是下来帮助麦收,临时住了不到一个月。听说这里原来一直住着连队的战士。现在想想已经快六十年了,近一个甲子的变迁,不知道西伯提农场还有没有那些我们住过的地窝子。也许早就消失在高楼里面,也许已经变成了农田,也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