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网络里经常痛斥中国人去外国旅游,一些不文明的现象。说中国人素质太差等等。我认为这里有文化的差异,乡俗风情差异的问题。我有一个切身的体会。
2008年春天我随孔府书画院应邀去日本书画交流。当地的接待人员安排日本国会议员与我们交流。一开始双方非常友好,日本议员还检讨以前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后来我们的书画家开始创作。当时不知道什么原因,议员提前告退。原来安排一起吃饭也免了。后来过了几年,咱们开始控烟,公共场所,医院、学校等严禁吸烟。我才幡然悔悟,就是因为吸烟。我明白了当时他那非常厌恶的眼光。
我是在无烟家庭里长大。父亲不吸烟。回到济南爷爷也不吸烟。工作时,经过一个月在地质局的学戏,分配到下面的地质队。大汽车拉着我们到了地方,安排好住处。就参加地质队冬季学戏。我永远也忘不了,接待我们的郭师傅领着我们进到一个大房子里,屋里烟雾缭绕,一进门什么也看不请,就像到了堵了烟筒的厨房里,隐隐约约,呛得我后退好几步,真想转身走开,可又不敢。专门找了挨着门的地方坐下。领导讲的什么一句也没听清,就使劲憋着气,实在忍不住,就用手捂着嘴,或者趴到衣服袖子上吸一口气。好歹熬到休息。出了门好好的喘了几口气。为此领导还找我谈话,让我放弃资产阶级思想,改变资产阶级大小姐作风。要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我不得不被迫接受这种现在称为二手烟特殊待遇的改造。
说起地质队的烟民,那也有他们不得已的苦衷。地质队与部队有一点相似,一年只有十二天探亲假,加上春节,路途,也就半个月左右。没有特殊情况,都是春节前放探亲假。那时候流传着;有女不嫁探矿郎,一年四季守空房,有朝一日回家转,带回一堆脏衣裳。地质队里的女同志很少,有一些也尽量不找同行,所以双职工就更少。有工作的女孩子都不愿意嫁给地质队的工人,地质队的工人找的基本上都是农村姑娘。生活压力,夫妻分居造成了思想的苦闷。又身居山沟里的偏僻农村,喝酒抽烟自然就成了一种宣泄。
那时候抓阶级斗争,批评与自我批评。一个星期学戏六天,读报,学文件,写思想感受。天天的学戏,一些人一支接一支的抽,很多还是自己卷烟叶抽。我就是在这种烟雾缭绕的熏陶下,在斗私批修的改造下,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为了更好的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与工人打成一片,我还学会了用纸卷烟。有的师傅鼓励我也来两口,说在野外可以防蚊虫叮咬,防毒蛇等等好处。可惜我身体里缺乏接受尼古丁的细胞,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我回到济南,我同学,朋友都问我是不是吸烟,为什么身上有那么强烈的烟味。我只能如实回答。
后来找对象结婚,我提出来家里不要吸烟。可那种大环境,怎么可以落实呢。电影里很多领导人,英雄,都是吸着烟思考,吸烟成了现在高大上的帅哥形象。退休后在书画院协助工作,几位领导人个个都是吸烟高手,他们四个人一天能把一条烟消灭。这时候我又把吸烟与艺术联系到一起,艺术家构思创造离不开烟。
2005年接待韩果书画艺术家,画院派车到青岛接机,本来安排在济南住三天,不知道什么原因第二天就要离开济南,我们感到很纳闷。后经过多方调查,原来是宾馆没有安排吸烟的火柴,让他们不高兴了。我们为此还开会研究以后接待一定要注意这些小节。后多次组团去韩果书画交流,接待韩果书画艺术家都没有出现与吸烟有关的枝节。
2009年组团去弯湾书画文化交流,我们画院是自己组团,旅游公司单独为我们租车派导游,一路上车里,宾馆里照样吸烟,导游,司机都没有提出什么异议。
2000年去霉果考察,那里有社团组织地接陪同。我们被告知霉果不许随便吸烟,我们也尽量注意,没有因为吸烟出现什么纠纷。那一天在洛杉矶领事馆外面,拿着燃烧的烟走路,被告知不可。我们就停止了。飞机上不容许吸烟,可机场都有吸烟室。
最近几年经常听到吸烟的危害,开始禁烟。我才知道那些年我是深受二手烟的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