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特别冷·冰花煎饺

标签:
美食 |
分类: 中式面点 |
转眼已经大年初三了啦,给大伙拜个晚年,
祝大家在龙年里龙马精神,龙年行大运!!
话说已经年初三了,再不抓紧时间好好享受下,
转眼间这年味就要散去的了,这些天太忙碌了,有点累。
往年到了年初三我应该看完了整一部的电视连续剧了,
前段时间收藏了那么多的电影,放假到现在还没来的及看一部,忙活呀。
这几天好冷,还下起了雨,刮起北风来,在外面真冷的直抖擞,
窝在家里听雨声也挺惬意的。
······················
昨天中午吃过饭回老家,从家门口到东门桥也就大概3千米,
目睹了三宗车祸,约500多米到1000米就一个现场,
最严重的是小轿车完全翻转,四轮朝天,看得心惊肉跳,
直感叹,我们这个小城也可以说是个小移民城市,
每到春节前夕大部分的人走空,
路上行人很少,车子少了很多,
所以我周围很多人说现在车子上路舒服多了,再没那么拥挤了。
此话不假,但是怎么回有那么多的交通事故?!
恩,这就是麻痹大意!!
越是舒服的时候就越放松啦。
真想奉劝各位司机朋友“小心驶得万年船”!
新春佳节之际,祝愿所有的亲朋好友平平安安,健康快乐。
愿我们生活的地方和谐愉快!
过年吃饺子是我国很多地区的传统习俗,
我是个地地道道的南方人,家里其实没有这个习惯。
不过我今天也想到凑个热闹,咱今天上个冰花煎饺,
韭菜猪肉马蹄馅,任何馅料加了马蹄碎都会好吃得上一个层次哦。
还加了煎好的鸡蛋皮,金黄金黄的,又好看又好吃。
关于过年吃饺子的传说·····
摘自网络:
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
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 元朝称饺子为“扁食”。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元明朝“匾食”的“匾”,如今已通作“扁”。“扁食”一名,可能出自蒙古语。
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
饺子这一节目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一斤面粉,韭菜4两,肉8两,马蹄8颗,鸡蛋两个。用作冰花的面粉水调制,面粉与水的比例为1:10
制作方法:
1、温水和面,醒三十分钟备用。
2、剁好韭菜,猪肉,马蹄切碎,煎好的蛋皮切碎。
3、全部的馅料加生油,盐搅合均匀。
4、把面团分成小剂子,包上馅料,放到倒上薄油的锅里。
5、饺子煎至底下变硬时,加一小碗面粉水,盖上盖子煎焖至水干锅底滋滋作响就好。

前一篇:原味戚风蛋糕卷
后一篇:Q润绵密,草莓果酱蛋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