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量关系》教学设计
(2019-06-09 23:39:54)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方程》的第二节课《等量关系》。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用多种方法表示等量关系的活动中了解等量关系,知道同一个等量关系可以有不同的表示形式。
2、初步体会等量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存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并表示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看图讲数学故事(鸡、鸭、鹅玩跷跷板的数学故事)
2、用数学符号表示跷跷板的状态
3、分类:3个状态不同的跷跷板分成两类,你会怎么分?
4、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着重借助直观天平(跷跷板)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用来表示“左边和右边数量相同的一种平衡状态”的观念,通过“不等”和“相等”两种状态的比较,强化相等状态的认识,并从直观上理解等量关系就是两边的量一样多,并建立等量关系的天平模型的直观表象。
二、探究交流
1、根据跷跷板找等量关系
谁能用一句话来表示跷跷板上的等量关系吗?
学生交流后出示:
1只鹅的质量=2只鸭的质量和1只鸡的质量
1只鹅的质量=2只鸭的质量+1只鸡的质量
1只鹅的质量=1只鸭的质量×2+1只鸡的质量
比较:这3等式哪个更有数学味道?
小结:一般情况下写等量关系式时会用上数字、文字、数学符号。
2、根据天平找等量关系
3、根据数量关系图找等量关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助直观的天平模型,用等式表示等量关系。帮助学生理解等式的实质是左边放的和右边放的数量相等。引导学生将文字描述的数量关系,借助天平模型转化成等量关系,让学生从原先的直观天平操作,过渡到表象操作(根据数量关系图在脑中想象一个平衡的天平),再到抽象操作(把想象的天平转化成等式),经历完整的抽象过程。
4、根据信息(关键句)找等量关系
师生探究(小羊与小鹿身高的关系)
问题:你从哪里可以找到等量关系?引出(关键句)
思考:这个等量关系指的是谁与谁身高之间的关系?
交流:根据关键句画图表示出小羊与小鹿身高的关系
展示:请学生板演线段图,并交流画法与想法
交流:用式子表示出小羊与小鹿身高的关系
小结:小结小羊的身高与小鹿身高的关系,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独立探究(小羊与小马身高的关系)
问题:小马描述的这句话讲的又是谁和谁身高之间的关系?
思考:现在请同学们表示出小羊的身高与小马身高的关系。(画一画
展示:展示学生作品交流想法
小结:小羊的身高与小马身高的关系,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多角度认识等量关系
问题:根据上面这些数学信息,有的同学找到了这样的等量关系:
小鹿的身高÷2=小马的身高-20cm
交流:你们看得懂吗?说说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用“数形结合”的思想,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展示各自的思维过程,体验同一种数量关系可以用不同的等量关系式来表示的共同属性。再引导学生切身经历对比、优化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用不同的等量关系式表示相同的数量关系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既提高了学生用“等量关系式”表达生活原型的模型意识,又提升了学生构建“等量关系式”这一模型的能力,为后续学习列方程解决问题夯实了基础
三、联系生活
找找生活中的等量关系
四、唤起回忆
微课回顾一至四年级学过的等量关系,进一步加深对等量关系的认识
五、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那等量关系在数学中又有什么用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