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怀念我的父亲(一)

(2022-12-02 13:09:55)

我的父亲生于1937年,逝于2012年7月30日,终年75岁。父亲一生性格耿直、好学向上,对事业和家庭鞠躬尽瘁、极尽操劳,为我们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父亲本姓万,为白果镇易家大湾村万家岗人,他在幼时,家贫父远,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吃不饱还时常挨打。后经人介绍过继到中一王集马路口村王家,十一岁左右开始读书。父亲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他的超常勤奋努力下,保送至麻城师范读书,毕业后当上一名国家教师。六十年代末,从教育战线进入行政部门,历经人#民#公#社、区公所、镇政府系列变迁,担任过中一区秘书、办公室主任、党委宣传委员、农会主#席、乡镇人大主#席等职。父亲退休后直至晚年仍然坚持每日学习,抄录整理笔记,留下《奋斗的足迹》、《养生保健金钥匙》等三大本集录成册的文字。

父亲是一名在新旧社会变革中一路基层干部,身上打着深刻的时代烙印,他抱着一腔朴素感情和那个时代特有的情怀,严以律己,自强不息,他的奋斗事迹虽然微小,却永远激励着后人。

以下故事多为父亲本人的讲述,他与我的大哥交谈较多,有些故事细节是大哥转述的,我只是略加整理。

一、命运多舛,孤贫少年的坎坷身世

据说我的亲生爷爷抽壮#丁出去,留下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儿子,即我的大伯父和我的父亲。几年后爷爷似乎有了一官半职,在南京再娶,并托人将大伯父带去身边,过了一段好日子。家中原配妻子(我的奶奶)受到刺激,痴癫病更加严重,常常满垸满畈奔走,十分可怜。年龄尚小的父亲无能为力,得到村人接济,替人“牵瞎子,放鸭子”,以此打零工。后来他的母亲不知所踪、不知所终。

父亲过继到王姓家庭后,每每念及往事,特别是他自己到了老来,对当年无法寻找和照顾生身母亲的内疚成为心头一痛。七十岁的时候,父亲回到万家岗湾,为自己的父母亲立坟修碑,磕头祭拜,完成了很久以来的一个大心愿。

根据父亲讲述,他的亲生父亲曾于黄#浦军校受训应该是级别不小的干部。不知什么原因,在新中国解#放前夕脱离所部回了万家岗老家。他带后妻及全家包括大伯父,从南京直至死后葬在万家岗后山。我黄石的姑妈即是后妻所生,是父亲同父异母的妹妹,到如今我们走动频繁

因为当时众所周知的原因,爷爷命运不济,大伯父受到牵连最大,一生未能成家。爷爷去世后,大伯父与后母一直生活在万家岗,他种田,后母持家,母子相依为命,直至1994年、1995年相继离世。

父亲从十岁左右过继到王家,脱离了原生家庭,因祸得福避免了后来的历史羁绊。听说1970年左右红#卫兵捕风捉影说万家岗爷爷做过刮民党上校军需官是大特#务那时爷爷早已去世,父亲与万家岗那个家并无往来)一队人到中一家里纠斗父亲父亲据理力争,卷起裤脚,将儿时要饭狗咬的伤疤给红#卫兵看,让他们到少年时打工的村庄去走访,一件件辛酸往事陈述,写材料给组织,终于洗脱不实的罪名。

父亲的人生因姓了王而改写。王姓家庭没有子女,将父亲抚来做儿子后,十分疼爱。父亲十一岁得以入学读书。

     在天竺寺上小学一年级父亲每天起早放牛到学校,将牛绳系在学校门口树上,放学后又放牛回家。因他入学时年龄较大又很勤奋,连跳两级,转学到迎河集中心小学读年级,仅读年半就到宋埠参加升中学考试在校表现优秀,免考保送麻城师范。

      麻城师范是父亲人生第二个重要转折点。他由放牛娃成长为一名教师、国家干部。先在夫子河乡两河口小学当老师,后到麻九中任教并担任学校党支部委员1969年响应国家政策,也顾家庭,父亲申请回乡,在家门口水月寺学校任教,不到一年被中一公社副书记兼王集总支书记查国良看中,选至放牛山指挥部(今麻城火车站南闵集二桥北岸)工作,不久中一公社书记张华清把他要到中一公#社秘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