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研究
(2013-11-25 10:46:34)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课程与教学 |
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研究
MOOC是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的简称,是面向社会公众的免费开放式网络课程。
1. MOOC的历史及概述
MOOC产生于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简称OER)运动不断发展的背景下。 与OER一样,MOOC也是一种面向社会公众的免费教育形式,但更加注重教学互动,而不仅仅是资源的发布。MOOC也可以看作是网络教学的一种新型态。“大规模”意味着对同时参与学习的学习者数量不做限制,一门课程的学习者可以成百上千;“网络”意味着教与学的活动主要发生在网络环境下;“开放”意味着任何感兴趣的人都可以注册学习,而且免费。MOOC有时也基于某所大学的特定课程开展,校内学生与校外学生共同学习,校内学生在完成学习后获得学分[1]。
尽管MOOC背后所蕴含的教育思想已经相当长的历史,但MOOC的真正出现却是最近几年的事情。一般认为,MOOC这一术语由布赖恩.亚历山大(Bryan Alexander)、戴夫.科米尔(Dave Cormier)提出,后用于西门思和斯蒂芬.唐尼斯(Stephen Downes)于2008年合作开设的一门大型网络课程“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和连接的知识”(Connectivism and Connective Knowledge, 即CCK08)。该网络课程最初是为在册25名为获得学分而缴费的学生设计的,同时向全球注册该课程的学习者开放。结果,超过2300人在无需缴费或获取学分的情况下参加了该课程的学习 [2] 。
2.MOOC的特征
MOOC最初的目的是将教育开放并为尽可能多的学生提供免费的高等教育。与常规的大学层次的网络课程相比,MOOC有两个关键特征(Wikipedia, 2013):第一,开放获取,任何人都能够免费参与网络课程;第二,可扩展性,课程可以设计成支持无限多的学习者参与其中。
目前,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呈现以下发展特征:[3]
(一)运行机制: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多样化的合作倾向
从Udacitv、Coursera到Edx,全世界各大组织开始纷纷投入到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中。MOOC项目为大学和教师提供一个网上课程交易平台,通过网络提供教学支持服务,所服务的对象主体都是大学生。
(二)平台定位:以服务用户为中心
在MOOC项目中,与该项目合作的大学和老师提供的课程需要满足平台的相应标准,根据学科特点和学习需求来设计开发课程,满足学生的不同的学习体验。大多数课程在课程开始之前,会开展前测问卷,并对学生的动态观察贯穿课程的始终,以随时满足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不同需求。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的井喷式涌现不仅使得学习走向民主化,满足不同阶层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而且使得教学走向民主化。在虚拟的教学环境中,不管是高校老师还是各领域的专业人士,均可通过平台开设课程。在MOOC模式下,优秀教师可以凭借个人魅力将个人能量成倍的扩散,享受教学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课程开发和设计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中心、通过精心的课程设计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三)课程组织:结构化的课程设计
与国内外公开课相比,大规模网络课程不仅具有结构化的课程设计,另外,具有符合网络学习者学习规律的学习计划。前者突出强调资源共享、共建;而后者通过对教学和学习的精心设计,更强调学习过程中的互动性,MOOC不仅是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的聚集,更是一种通过共同课程的学习将教师和学习者连接起来的方式。每门课程以学习者的学习路径为核心进行设计,给予了学习者明确的学习导向。课程具有明确的课程目标、协调人、话题、时间安排、作业、测试等,并按照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合理地组织和编排课程内容,每个主题单元均包括课程视频、学习材料、测试练习、讨论版等。
不管是Udacitv , Coursera , Edx还是Udemy等均将视频和练习作为核心的学习资源、视频成为了核心的课程信息传输形式。视频长度一般不长于20分钟。微视频最成功的应用案例莫过于可汗学院。可汗学院最大的特色和成功之处在于应用微视频和相应的一整套新型组织管理模式,由易到难的进阶方式将相应的“微视频课程”衔接起来,并设计和配置了相应的练习。MOOC在微视频的基础之上,成功地添加了视频交互功能。
(五)教学方式:以知识掌握为取向
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为学习者展现了一种全新的在线学习方式。学习者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在同一的学习目标下,充分了解知识来源和知识结构,抓着关键性的知识内容,整体把握所学内容。大规模网络课程采用贯通式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不再仅仅局限于课程教材木身,学习过程更多的转向如何理解问题情境、如何界定问题、如何提出问题、从何处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等。
(六)质量认证:课程评价和认证的初步探索
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一直是网络学习中的老大难问题。大规模网络课程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监控和评价方面做出了令人惊叹的创新。Coursera创新性的采用机器评价对客观题测试给予及时反馈,利用同学互评的方式解决了主观题的评价问题,这一创举被后来的网络课程平台纷纷借鉴。学习者完成一门MOOC课程的学习之后,并通过结课考试,将得到一份电子认证证书,作为学生参与网络学习的认可和肯定。
3.MOOC的分类及应用类型
3.1 MOOC的分类[3]
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是旨在进行大规模学生交互参与和基于网络的开放式资源获取的在线课程,与传统网络课程不同的是,mooc除了提供视频资源、文本材料和在线答疑外,还为学习者提供各种用户交互性社区,建立交互参与机制。MOOC在探索中出现了多种教学模式。
MOOC从创办的组织机构来看,可分为三类,如表所示:
马克按照理论基础将MOOC划分为五种类型,分别为讲授主义的(Instructivist)、认知主义的(cognitivist)、建构主义的(connectivist)、社会建构主义的(social constructivist)和关联主义的(connectivist)
莱恩(Lisa M. Lane)认为每一门MOOC包括社交网络、任务、和内容,根据针对三者的设计侧重点不同,可将MOOC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基于社交网络的MOOC、基于任务的MOOC和基于内容的MOOC,如下表所示:
3.2 MOOC的应用类型
不同教学理念会产生不同的MOOC: 联通主义的MOOC(cMOOC) 建立在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强调非正式情景下学习网络的形成;基于内容的MOOC(xMOOC) 则更多地体现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特征。在许多方面,这种现象反映了对强调学习过程还是学习内容这一问题的争论,而这一问题教育工作者已经争论了数十年也没有达成一致。
联通主义的MOOC(cMOOC)是建立在关联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上的, 即知识是网络化连接的!学生基于同一话题在社交化网络中通过讨论、交流建立知识节点并最终在知识网络中形成多群体学习路径的生成式课程。每个学习者在活动探究中拥有对知识的个性化建构。学习者在开放和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中根据自己的习惯和偏好使用多种工具和平台,课程不局限于特定平台。[4]
基于内容的MOOC(xMOOC)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高校内部教学模式的迁移或延伸,其特点是被“练习和测验”这种教学方法所统治,包括提供视频讲座、章节测验和课程考试等。xMOOC还衍生了两种不同的商业模式:营利和非营利的。xMOOC可以看作是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件项目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它依然坚持为全世界提供高质量、免费开放的教与学理念。而这也使得麻省理工学院更加有声望,同时也吸引了更多学生进入麻省理工学院校园学习。此外,具有商业头脑的投资者也对xMOOC的商业潜力产生了兴趣,并建立了商业公司来帮助高校提供营利性的xMOOC,例如 Coursera和Udacity。但Coursera也开始运用学习社区、同伴评价的教学法,因此xMOOC 和cMOOC的区分也只是相对的。[5]
4.MOOC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伴随着人们对MOOC 的广泛关注,忧虑和批评也随之而来,涉及可持续性、教学法、质量和完成率、高等教育学分授予等。
( 一) 可持续性
依据全球行业分析公司Global Industry Analysts(2010)的分析,全球数字化学习市场2015年将达到 1.07千亿美元。然而,mooc在网络教育领域如何赚钱依然不十分清晰。许多 mooc项目并没有展现出清晰的商业模式,这种快速启动和随后忧虑收益的现象,如同硅谷常见的景象一样。
Coursera考虑了一些常见的营利途径,其它一些MOOC项目也与高等教育机构合作探索营利途径,包括:对学生获取参与和完成课程证书收费,对提供视频讲座的字幕收费,个人和公司的捐赠。然而,对于合作高校而言,显然以这些方式赢利简直是一种挑战。在固有的商业模式中,大学对顾客的价格导向有控制权,大学能够对学习进行鉴定并设定学费。因此,对于MOOC而言,大多数高等教育机构决定不对这些课程提供常规的学分,原因很可能是担心这些课程的质量及对其品牌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如果大学开始对课程收费,这也与 MOOC最初的开放理念背道而驰。因此,许多参与mooc的高等教育机构目前主要将这些课程作为品牌和市场宣传活动的方式。
( 二) 教学法
对mooc在教学法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忧虑:对于网上学习而言,mooc的教学法和组织方式是否正确?这会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和经验。如果 mooc想要达到高质量的学习经验,那么需要什么样的新的教学法和组织机制?xmooc 被批评为沿用知识灌输的模式。本质上,它们被认为是在技术环境下开展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 larry,2012)。这样的系统提供了个体化的学习体验,学生可以选择通过学习材料和自动化的反馈来学习。但是,这样的系统不提供社会化学习的体验或者个性化的学习指导。coursera将课程设计留给了提供课程的高等教育机构,它只提供大的框架性指导。然而,很少有高等教育机构有足够的、对网上教学法有丰富实践知识的教师来开发这样的课程。相反,cmooc 提供了一种非传统的教学形式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法,在这里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网上社区则是解答学生问题的庞大群体,并创建了分布式学习网络,而这些学习方式很少在传统大学的教室中发生。
( 三) 质量和完成率
对高等教育机构而言,MOOC的质量保证问题是最大的顾虑。在大多数情况下,相比其它网络课程,MOOC中教师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师生互动中的重要地位,很少能够体现出来。这些MOOC课程很大程度上依赖自学,这是与正规教育完全不同的体验。MOOC开放的本质吸引的是那些喜欢并能投入到这种学习方式的群体,它需要学习者有比较强的自学能力和一定水平的计算机素养,而这影响了教育的普及性和公平性。
通常情况下,MOOC缺少正规的质量保证措施,而弥补这种不足的一种途径就是让学习者和教育工作者对MOOC进行评价,并依据这些评价对MOOC的质量进行排名(Daniel,2012)。这样,那些评价不高的MOOC会由于缺少需求而消失,或者通过不断改进课程质量而存活下来。另外一个值得探讨的方式就是,也许 MOOC最重要的质量保证和改进形式是让开发者和学习者通过社会媒体(如
Facebook)来表达自己的反思、非正式评价和评论等。
( 四) 考评和学分
许多MOOC将小测验作为考评学生的主要工具,即选择题和能自动呈现的答案。一些MOOC也提供其它类型的开放式答案的考评方式,但是由于教师资源有限,一位教师不可能评阅上千份的学生短文作业。一些MOOC于是严重依赖于同伴的参与和互评来支持个别化的学习过程。例如,Coursera对学生的考评包括提交短文形式的答案,然后让同伴考评打分,借此来平衡师生规模问题。其它一些对 MOOC考评方面的忧虑是作弊和剽窃问题,尤其是学习课程可以获得高校学分时。一方面,MOOC由于学生规模大而使得作弊和剽窃问题放大化;另一方面,大多数MOOC并不提供高校学分因而削弱了人们对这方面的忧虑。而避免这一问题的措施之一,就是像Coursera那样,与皮尔森测试中心合作,提供有监考的考试。
MOOC常常为参与者提供获得游戏奖励或完成证书的机会。在一些情况下,学习者甚至可以获得课程学分,并最终获得学位证书。但是,据调查,许多MOOC 学习者是那些已经获得学位的人士。在这种情况下,课程是否能够授予学分已显得不重要了,而相对重要的是证书证明他们学习了课程并能给雇主展现自己职业发展方面的成绩。
5、MOOC的优缺点以及案例[6]
优点:MOOC是一种新型的学习和教学方法,它具有以下优点:易于使用;费用低廉,绝大数MOOC是免费的;覆盖的人群广;自主学习;学习资源丰富。
缺点:然而,MOOC的劣势也不容忽视。其中一个引发担忧的因素是飙高的中途退课率。在MOOC的早期阶段,这一问题非常突出。在Coursera公司,在注册参加特隆和诺维格讲授的线上人工智能课的16万名学生中,最后只有14%念完了课程。而在2012年初注册参加麻省理工学院的一门电路课程的巧15.5万名学生中,只有2.3万人完成了第一套习题,约7千人即5%通过了这门课程。
此外,MOOC模式虽然相比传统互联网教育模式已经有所改进,但仍有许多教育界人士依然觉得纯粹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在学员、教师互动方面,在整体教学氛围方面依然无法达到传统大学的优势,毕竟,大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只有课程本身,还有许多集体的社交体验,之所以要去大学学习,主要原因在于它可以帮助你成长以及学会如何生活和工作。
在其他方而,MOOC模式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让学习者自己创造内容,可能会觉得茫然没有头绪;学习者需要自我调节学习,对那些学习主动能力比较差的学习者来讲,教学效果可能不理想等。
案例:
以coursera为例:现在国内的幕课一般都是提供视频+练习+思考的模式,其中在课程的开始的时候,会提供一些基本的信息给学习者了解,具体包括:该课程的概述,授课的班次及时间;授课大纲;参考资料的网站;授课形式等。
在coursera的网站上,学习者可以通过筛选,筛选出自己喜欢的课程,然后进行免费学习。可以通过语言,学科等筛选。
https://www.coursera.org/courses?orderby=upcoming
https://www.edx.org/course-list
个人看法:
幕课也是一种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是与科技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幕课是一种模板式的教学,它大大降低了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难度。但是幕课还是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因为它无法替代教师的作用,在面对面的教学中,教师不仅仅交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知识的增加,也会体现在行为习惯、自我管理和人生价值等。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其成长,使之成为一个“全人”。从这一点看,科技的进步永远无法替代教师。欧燕华说:“比如说留守儿童,给他装一个屏幕,让他每天看看爸爸妈妈就可以了吗?显然不行,因为精神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6、参考文献
[1] 樊文强. 基于关联主义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及其学习支持[J], 远程教育杂志, 2012年(3).
[2]袁莉.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国际现状分析, 开放教育研究,2013,9(3).
[3]
[3]王颖,张金磊,张宝辉,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典型项目特征分析及启示,远程教育杂志,2013年(4).
[4]王萍.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新发展与应用:从CMOOC到xMOOC[J].现代远程教育,2012.(3).
[5]袁莉.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国际现状分析, 开放教育研究,2013,9(3).
[6]王文礼, MOOC的发展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苏州高教,201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