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后,解读消费心理学

标签:
心理学心理现象消费心理学双十一教育 |
分类: 时代 |
心理引言:好端端的一个双十一,国内电商们硬是将这一天打造成了“购物节”!双十一,你疯狂购物了没?双十一,你被猫腻了没?这个光棍节过完,还有其他很多可以被利用的佳节,专家将告诉你疯狂背后的心理动机,让你避免成为巴甫洛夫的狗……
新闻热点:11月11日,好端端的一个光棍节,国内电商们硬是将这一天打造成了“购物节”,淘宝、天猫、京东、苏宁易购、当当等都在这一天使出了浑身解数,展开大型促销活动。诱人的优惠,让很多平时就喜爱网上购物的网友,更是提前就做好了充值网银卡、挑选东西放入购物车等准备工作。因此,11日凌晨,在淘宝和天猫启动活动的第一分钟就有1000万人同时涌入。
疑问一:“双十一”,全民疯狂为哪般?
心理专家分析:
乘着商家打折促销,终于可以以合适的价格买到自己心仪的物品,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然而“疯狂购物”的背后还有不少人是一种“怕吃亏”的心理在作祟。生怕打折的时候不买,以后想买的时候没有折扣,买贵了,买亏了,感觉让商家赚了,如果被人知道了,还会笑话。相反,能买到又便宜又好的东西,不但十分有成就感,还能得到周围同事、朋友的一片艳羡,虚荣心一下子就得到了满足。所以,一听到有便宜货,只管买,总是不错的。另外,看到“双十一”时周围的人都在买,觉得都买的一定是好东西,实在心里痒痒的。于是怀着跟风、从众心理购物的人也不在少数。全民各怀目的,疯狂购物,商家营业额一夜飙升。
疑问二:都是光棍闹的?“双十一”和光棍们有关系吗?
心理专家分析:
如果11月11日时光棍节是因为有4个1,像4条棍子,5月20日是“我爱你”,因为520的谐音……照这么编下去,一年365天,天天都可以编出节日来。节日只是人为确定的一个日子,让大家能够放松心情,向社会的一些特殊的群体表达慰问。“双十一”不过只有24小时,可每24个小时世界上都有无数的光棍,每24个小时也有无数人“告别光棍”。说“双十一”就是光棍闹的,似乎对光棍们太不公平。
疑问三:应对“双十一”猫腻,不可不知的消费心理学有哪些?
心理专家分析:
1)
2)
3)
4)
疑问四:电商总这么“双十一”,消费者变成巴普洛夫的狗怎么办?
心理专家分析:
巴普洛夫的狗听到铃声就会流口水,不管有没有肉吃。消费者因为偶尔一次购买到了便宜的商品品,以后一听到“双十一”或是“让利打折”也条件反射地去购物,显然太不理智。关于“理性购物”,现在国外现在很流行一个名词叫“CPW”,“C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