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最新护肤成分AC-11!?微博答客问2011062704

标签:
转载 |
②
③
宋医师,因为我是学法律的,对化工类方面文献搜索不是很在行,想请教下最近看到一个新的护肤成分叫做AC-11,自称经过FDA认可,有促进DNA修复的效果。但是我做了些搜索,好像没看到很具体的说明。
请教下宋医师,如果有空能否帮忙看看,这是真的吗?还有这个成分的分子量是多少呢?谢谢医师。
回答:
受到西方简约思考的影响,加上西医西药的习惯,在保养品学习中,「成分派」的思考一直是主流—人们讨论某某成分效果如何如何,风险如何如何。乍看之下,这些讨论非常地博学多闻,然而放在使用者的立场来看,这样的切入点是错的!
经过多年现场实践,很确定地各位:身为使用者,学习阅读成分表是有趣的,但是这个行为是空泛的...漂浮在云端的...厂商可以做假(记得塑化剂与三聚氰氨事件吗?)、可能有不纯物(婴儿爽身粉中的石绵污染)、可能有长期剂量的风险(短期使用安全,长期使用有危险)、溶液与容器间的交互作用…等一大堆无法以成份阅读判断的误区。
换句话说,即使AC-11真的功效如神,它并不是空泛存在的…一罐含有AC-11的终端产品,必然混合着水、防腐成分;甚至可能有香料、酸碱度调节剂、定香剂…这一堆副成分。加上塑料容器的塑化剂溶出、玻璃容器的重金属污染等;这个以AC-11为主成分的终端产品未必是有效的,甚至可能是危险的!
唯一的解决方式是「肌肤监测」;请放弃空泛的想象,让我们重新回到地面,回到生活于真实世界的心态,真真实实地踏在地表,只有真正着手使用,并于使用前检测,使用后检测,不断地监控并确认使用效果,才能够说明真正的、终端产品的作用。这就是补充阅读文章的总体精神:
成分不会单独存在,我们使用的永远是终端产品。理解成分很好,但是讲求证据,只有实战才是对的!
补充阅读:
保养品安全靠广告、靠吹嘘、还是靠证据!?=塑化剂事件有感 2011-06-17 15:06
呼吁建立「使用保养品/疗程时,请随时监测肌肤反应」的正确心态 2011-01-06 16:11
尽信书,不如无书!保养品的「成分分析」与「肌肤监测」差异 2011-02-18 12:58
「新产品、新趋势与新成分」的讨论=保养品应当卖梦?还是卖健康保证? 2011-03-07 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