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隐于市——闹中取静的湘子庙

标签:
西安湘子庙道观 |
大隐隐于市——闹中取静的湘子庙
久闻西安有一条老街名湘子庙街,想必一定有来历。过去一直未能探访,现在有空闲时间了,故想前往去看看。网上一搜地址从家门口圣荣广场站乘4路公交到终点南门(里)可到。
5月5日星期六下午就乘车前往,上午天气还好好的,刚上公交车一阵狂风刮来,飞砂走石,气温也骤降。偏偏早上刚把夹克衫脱下,换了件衬衣出门,想返回又不甘心,只好硬着头皮坚持了。
车到南门里,下车正对一街口有一座气派非凡的大牌楼,引人注目的是牌楼中间一方湖蓝色底衬金字“湘子门”的大匾。也就是说湘子庙街在此门中,走近看大牌楼采用是明清的建筑风格,雕梁画栋,华丽尊贵,牌楼柱上有一副对联:“曾是仙乡,玉鼎勘破几朝繁盛;依然形胜,翰苑赋成万卷风云。”而牌楼的背面画的是八仙图,湘子就是指八仙中的韩湘子了。
走进街里不远就是一三岔路口,中心为一地标石,上面刻有“西安湘子庙街”六字。石后就是湘子庙,想此街名应是由此庙得来的,那就先好好看看此湘子庙。只见山门是青砖灰瓦古朴三开间,门前一对石狮,门柱一副楹联“道法自然参天地,德育万物贯古今。”说明此庙为道观。门首有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题名匾“湘子庙”。在山门右壁上嵌有一青石简介:湘子庙建于宋,盛于元明。全真道观。唐韩愈之侄孙韩湘子于斯地修道成真,位列八仙。后始成湘祖道场,湘子文化发源地,一脉道源祖庭。
步入山门迎面是影壁,比较特殊的是在刻有“一脉道源”的古朴砖雕影壁上还挂有一匾“大道至简”,在影壁下放有一简介牌。过山门回看影壁侧有一楹联,为西安碑林博物馆罗万成所书:“取义有道疏财仗义虽挥金如土财源亦旺
站在门口看此道观前院为一四合院,小巧精致,十分安静,无有游人香客。刚才在大门外还是嚣闹繁华的都市,南门城墙正是人气旺盛之地,相隔咫尺这里是冰火两重天,真是闹中取静!
院中有一口“香泉”水井,传说古代西安井水均为苦水,唯韩湘子用其住处的井水做酒,顷刻间酿成了美酒。故世人将湘子住处之井称“香泉”,“香泉”即“湘泉”也。现其八卦阵形的井口已封,砌一水池碧水环绕水井,红鲤悠然水中,道观也给配了简介牌。
院左右两旁的侧堂,一边名曰“静守”,一边名为“迎宾”;院中轴线上蜡台香炉鼎立;院上首即是灵官殿,最为奇特的是殿前两侧各有一古槐,被誉为“灵槐妙花”一景。两棵槐树,枝繁叶茂,树冠如盖,2000年冬,天寒地冻,南边一株,槐花突生,成为一谜。后,两棵树一年二度开花,再次引起人们关注。故专配有解说牌。
打量这灵官殿为三开间,但进深小只一开间。殿门楹联:“依法纠察善恶天地不私汝何必胆颤,按律赏罚功过神人共鉴尔无须心惊”,走进殿内,堂中供奉王灵官即道观护法神。而殿左右两侧还供奉有两位神,这也是头一次见,右侧供的是月老,左侧供的是马王爷。尤其对马王爷不甚了解,一细看简介牌才知是主司出行交通运输之神,想道教仍中国本土宗教,肯定与百姓生活大事戚戚相关。
插图文字说明
1.
3.
4.
9.
11.
12.
13.
14.
15.
18.
20.
21.
接上文
一步跨出了灵官殿,象是来到院落中天井一般,前面就是主殿湘祖殿。殿门廊正中有一楹联:“真假中看泉香酒美花顷刻小技雕虫传百代,有无里见云横雪拥鳄速遁大道升仙铸千秋。”将湘祖来历交待得清清楚楚。看殿内正堂上湘祖金身端坐,他右手中的宝物名为紫金萧,据说是用南海紫竹林里的一株神竹做的。
据传韩湘子居其叔祖韩愈官邸内院,为修行修性,曾筑一地下密室,常居其内练功养性,后称湘子洞。因历史年久而少为人知。1970年左右,"备战备荒""深挖洞"的年代,人们在湘子庙内挖防空洞时,曾挖到一暗室,约6平方米,高近2米,人可直立。曾有人考之,疑为当年的湘子洞。
现湘子庙地下仍有砖砌防空洞,极为坚固。主干道与分道及两处洞室,长70米,面积近百平方米,其中“湘子洞”仍在。
湘祖殿内位于湘祖两旁各供奉了两位神,其右侧为慈航真人与药王,而左侧为文昌帝君与关圣帝君。与我前不久在都城隍庙所见相同,此观虽小,但各位大神不忘都请到了。
由于道观强调不能拍照,我都是在殿外远距离拍了几张,无意中看到殿前右角有一花坛内竖大型卵石,其旁亦配有解说牌,叫混元石。而与其石对称的殿前左角还有一块大型卵石,不同的是该石一半为白一半为黑,所配解说牌称其为阴阳石。让我很佩服这道观宣传工作细致到位,凡是看点都配有解说或简介牌,让人一目了然。
至此湘子庙能参观的地方就全部结束了,返回前院正遇上男女两道人打扫院落。不由人想起作功课时,资料所介绍的,别看这小小湘子庙,却是西安城内现存的唯一道教祖师庙,全国的湘子庙有十多处,西安的湘子庙是韩湘子出家之地。故而,历代以西安湘子庙为湘子文化的发源地。这不就是大隐隐于市吗!
走出湘子庙,这是一处三角地带。由此分别左右有两条街,倒底哪一条街才是湘子庙街呢?正想多看看了解,不想天公不作美,看样子要下大雨了,加之气温底,一件衬衣抵挡不住风寒,于是决定快步回家,下次再来也十分方便。
等过了二天,天气好转放晴,我又再来湘子庙街,这次则直接走向湘子庙右侧巷内。刚走几步路小巷就拐弯,且路两旁的建筑多为欧式风格,好象与道观不相搭配。再过去一看路牌原来是有名的德福巷,这里曾经是古城西安最早的一批文艺青年聚集地,酒吧一条街!殊不知因先有湘子庙,人们绕道而行成街,捧庙而居成巷。德福巷名称来历,是“仰德而获福”,即仰韩湘子之德而成“德福巷”。
现改建一新的德福巷古香古色,韵味悠悠,雄伟壮观的三门石碑坊,错落有致的仿古建筑,大块青石铺就的小路,德福巷又成了古城一道新景观。不到200米长的街道上,一家接一家地开满了大大小小的咖啡屋、酒吧、茶馆,名字都起得很雅皮,很有小情调。那天太阳高照,巷内有好几对青年人正在此拍结婚照,好不热闹。
常言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早有耳闻德福巷,在皇城根,想着都是年青人的天下,故一直没有实地去看一眼。不想就在此见到了,就在南门城墙旁边。不负此行了!那么湘子庙的另一侧必定就叫湘子庙街了,可以不必去再看了。
走出湘子门大牌楼,就见对称位置东边对过路口也有相同的大牌楼,好奇心驱使我又下地下人行通道来到东边路口,仔细一看原来是书院门。那就留着下次来游览参观吧,反正古城故事多!
插图文字说明
22.
25.
26.
28.
29.
30.
31.
32.
34.
35.
36.
37.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