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孟郊的春天
(2023-03-08 10:52:38)
标签:
语文教学 |
分类: 原创 |
高考倒计时百天已过,每年百日冲刺的特殊时期,常常想到孟郊的《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如果单看这首诗歌,用来鼓励学生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开头的两句作者使用对比的手法,描述了两幅人生图画,一幅是过去的龌龊潦倒,穷酸落魄,久沉下僚;一幅是今朝的心愿终遂,快意满志,一飞冲天。在这盛世繁华的长安都城,他骑着高头大马,洋洋昭告天下:“我,孟郊,孟东野,几十年的寒窗苦读,日日夜夜的上下求索,终换得今朝皇榜高中,我登上进士第啦!”
这一年,长安的春天,也是孟郊人生的春天。
“郊寒岛瘦”是苏轼对孟郊诗歌的评价,而诗如其人,孟郊的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苦苦追求中,于四十六岁才中的进士。但这同样令人敬佩,不丧失自己的理想,不辜负生命的价值,他从河南到长安,到浙江,到更多的地方,游历,访学,求职,起起伏伏跌跌宕宕,就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长期的苦闷与不得志,也让他体验到下层民众的疾苦,体验到人间温暖的真情。尽管人生不逢春久矣,但是他的心中,他的笔下却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最有名的莫过于他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柔弱的小草都知道在春天里努力生长,回报春天的阳光、雨水与东风,就像他的《春雨后》所写的:“昨夜一霎雨,天意苏群物。何物最先知,虚庭草争出。”那么人呢?母亲的牵挂与担忧,母爱的深沉与浓厚,都藏在一针一线中,无言却备暖人心。孟郊告诉我们,春天里,是生命成长的最好时节,不想辜负了母亲的期望, 那就珍惜这无限美好的春光,发奋努力吧。
孟郊在长安,不要以为他只关注自己的仕途官运,再来看看他的这首《长安早春》:“旭日朱楼光,东风不惊尘。公子醉未起,美人争探春。探春不为桑,探春不为麦,日日出西园,只望花柳色,乃知田家春,不入五侯宅。”同样的春天,在公子美人和田家的眼里却截然不同,公子美人关注的是繁花柳色,潇洒浪漫,肆意享受大自然的万紫千红。杜甫的《丽人行》也有印证:“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杨氏家族就是这样的任性和傲娇。而田家关心的是蚕桑和麦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只期望能得到一个好的收获,他们哪里有闲暇赏景踏春,只是抓紧这短暂的春光,辛勤劳作,就怕错过了农时,耽误了收成。
现在来看这首诗歌,心里倒是满满的感动,感动于孟郊用自己的笔墨真实的记录了长安田家的生活,作为农民的后代,我对这种生活充满了记忆和感情。小时候的春天,气温上升,田地里开始忙碌了,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平整土地,点瓜种豆,几场春雨后,嫩嫩的小苗拱土而出,田野里充满了泥土和各种小草、蔬菜、麦苗的味道,让人觉得处处充满了希望,如果没有生活重压,没有生计所迫,春天的劳作真的是一种享受,可以想想,长安城里城外,那是怎样的生机勃勃,人欢马叫!
孟郊的春,还不止这些,《春愁》《春集越州皇甫秀才山亭》《春日有感》《春夜忆萧子真》等等,他在春天里喜怒哀乐,他在春天里百感交集,他在春天里遥寄思念,是春天让他变得多愁善感,乍暖还寒的特殊时期,他关心太多太多的人,他惦记太多太多的事,这些人和事萦绕内心,让他更多了牵挂和忧思。所以,我们再回头去看看他的《登科后》,就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他的快乐来的多么不容易,而又多么容易匆匆逝去!
昨天下午在操场,发现周边的柳树竟然条条泛绿,在风中柔柔的飘动,我想这周回家的心情会好很多,沿途的风景一定有别于整个冬天。转眼间已经三月三了,且以这篇文章来迎接壬寅年的春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