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2015规划课题中期报告
(2016-04-18 17:19:28)
标签:
课题研究 |
分类: 2015年西安市规划课题研究 |
西安市基础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中期报告表
课题名称 |
高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 |
课题批准号 |
|
||||||||||||||||||||||||||||||||||||||||||||||||||||||||||||||||||||||||||
课题负责人 |
程雪慧 |
单 |
户县电厂中学 |
||||||||||||||||||||||||||||||||||||||||||||||||||||||||||||||||||||||||||
课题进展情况 |
一、研究工作主要进展
(一)开展调查问卷,为研究提供依据。 在课题研究伊始,工作坊就首先开展教师、学生两个方面的调查问卷,并认真分析数据,撰写调查分析报告,为研究工作提供真实详实有指导性的依据。 调查问卷的对象:从户县电厂中学、惠安中学、户县六中、户县二中、户县职教中心等五所学校中抽取语文教师一百人。 调查问卷时间:2015年11月下旬为设计问卷阶段,2015年12月上旬为发放、回收问卷阶段,2015年12月中旬为数据统计阶段,2015年12月下旬为撰写分析报告阶段。此项工作总负责人是葛亚萍老师,闫粉霞、巨亚妮、樊晨曦、王维娜、王翠玲是五个学校的负责人。 另附一:学生调查问卷 另附二:学生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另附三:教师调查问卷 另附四:教师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二)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使研究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会议记录一:侧重课题的细化,强调课题研究要和每个成员的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做真课题。
会议记录二:侧重课堂教学和写作训练的对接,通过听评课检查课题研究实效。 12月12日,陕西省、西安市王吾堂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在乾县花口中学举行了“审辨式高效课堂教学观摩课”活动,两节观摩课分别是《愚公移山》和《口语与交际》。12月13日,西安市惠安中学在陕西国防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楼举办了“陕苏两地名师改革创新高效课堂研讨会”,会上,南京师范大学附中的老师和我工作坊成员王翠玲老师分别执教《哑了的三角琴》和《雨巷》。本次课题研讨会就这两节观摩课进行专题研讨。 一、王翠玲老师说课 二、蒲咏薇老师介绍两节课的教学过程,重点介绍这两节课和本课题的对接点。 三、组员交流两节课在当堂写作方面的训练成效。 四、确定高一年级诗歌单元教学的写作训练主题,暂定为“美”。训练的着力点是意象的选择。
(另一次会议记录,是葛亚萍、蒲咏微、薛超、郭静四位坊员分别承担了观摩课任务,坊主程雪慧、坊员薛超还在全县做了专题报告)
会议记录三:侧重成员的专业学习,提高理论素养,扩大视野。 程雪慧分8个小专题汇报上海学习收获 1、经由知识的教育 2、阅读的心灵不荒凉 3、教师的角色定位 4、在集体中体验幸福 5、名校参观记 6、不是推翻,而是改变 7、练好文本解读基本功 8、创造自己的高效课堂经验
会议记录四:侧重了解研究进程,及时发现问题,进行集体会诊,发挥集体智慧,相互沟通,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三)紧扣阅读教学,结合教学实际做实课题研究。 工作坊成员都曾经承担过或大或小的课题研究,是有一定的研究经验的,而且,大家都在教学一线,迫切需要的就是课题研究能对自己的教学有实质性的帮助和提升,所以,我们的切入点一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二是符合师生的需求,三是和高考衔接,四是坚持核心素养的原则,所以,我们的课题设计了三个方面的训练点: 1、侧重审辨式思维的训练。 《中庸》中强调:“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而且,随着教育的发展,审辨式思维对学生来说,越来越重要,所以,我们把此定为一个重要的训练点,比如,学生学习了《陈情表》,我们就让学生来辨析“自古忠孝难两全”这句话,学习了《廉颇连相如列传》,我们让学生辨析“大丈夫能屈能伸”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些训练点,一是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了语文教学中,二是有意识培养了学生审辨性思维的意识,三是训练学生说理的能力。 2、侧重写作方法的训练。 内容和形式是文学作品重要的两个因素,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我们的课题研究两者并重。对内容的训练不再赘言,只总结我们在形式方面训练的要点。比如必修三古代议论性散文单元,写作手法就非常多样,论证方法有正反面论证、比喻论证、道理论证、事实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等,课文结构方面也是形式多样。通过我们的总结梳理,学生很容易就掌握议论文的结构布局,学生不再视议论文为畏途,反而激发了强烈的写作兴趣。
这个在高考中体现的比较明显。语文试卷的第二卷中的16、17两道题,合计11分,就是语言表达题,题型变化多样,考察面非常广,所以,从高一年级,我们就设计了多种训练方式,有颁奖词、对联、读后感、仿写、句式变化、扩写、缩写、信息的提炼等,比如李娜老师的子课题研究中期小结: 在多读、赏读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诗歌及散文学习的重、难点,布置灵活多样的写练。 (一)摘抄积累。 摘录诗词中脍炙人口的名句,班内相互展示。 (二)写赏析。 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学生就诗歌的思想内容或艺术手法写出自己的认识。这类写作实践,不求面面俱到,可以抓住其中的一点,做出个性化的理解。 (三)写导游词。 对于以景取胜的诗文,要求学生把诗句改写成散文,在此基础上加上导游词元素。 (四) 发挥想象,把诗歌改写成白话诗或小故事 。
(五)以教材为例子,训练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在古诗词教学中做到读写相结合,有目的、有针对性、系统地培养学生阅读鉴赏古诗词的能力、运用能力和迁移能力。学生在古诗词教学中学会了例文,才有可能指导类似文本的阅读与鉴赏。 (六)走近诗人 写关于作者的对联,颁奖词,主题晚会的开场白等。 例如:为司马迁、杜甫、李白纪念活动写对联 1、壮哉,司马迁血写信史照耀尘世万物
2、司马子长,几十载著书立说,历尽千辛万苦
(七)仿句 用模仿的形式,概括已学过的某派诗歌的特点或某个诗人的诗风等等。 请根据下面的例句,运用比喻仿写两个句子 例句 山水田园诗是乡村牧童的一支短笛,清新而优雅:绿林、青山、落日、孤烟,尽收眼底。 关西大汉的一把铜琵琶,浑厚而刚烈:大江、瀚海、金戈、铁马,扑面而来。 江南女子的一张古筝,婉约二酉阳:细雨、闲花、明月、芳草,一览无余 古诗词教学的读写结合为每一位学生探索出了一条学习语文的有效之路,因为它直接触及语文教学的两大重点,日积月累长期训练,必有成效。 |
||||||||||||||||||||||||||||||||||||||||||||||||||||||||||||||||||||||||||||
主要研究观点 |
第一: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因为职称、年龄、身体、发展规划等封面的原因,正处于职业倦怠期,即所谓的高原反应 第二:学校或者县局要给教师设立更长远的目标 第三:各个领导层面,要给语文教师更多的培训机会,尤其是省外高端的培训,让老师能走出户县,开阔视野,和最前沿的专家、同行多接触,多交流。 第四:要给教师创造读书的机会。现在的教师埋头于琐碎的教学事务之中,很难抽出时间阅读书籍,更不用提教育专著了。 第五:多组织各个级别的教学活动,活动是教师成长最好的载体,也是最好的锻炼方式,通过活动,可以激发教师参与的热情,看到自己的成果,能和同行广泛深入的交流,尤其对青年的语文教师是一种刺激。 第六:关注语文教师的心理健康 第七:多关注课堂,切实提高语文教师执教的能力。 |
||||||||||||||||||||||||||||||||||||||||||||||||||||||||||||||||||||||||||||
—1—
主要阶段性成果 |
第一个成果:课例分析报告集 这个集子是我们所有成员自己承担的观摩课、公开课或者听别人的课而写作的分析报告,内容全部来自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工作坊课题,是每个人深入思考的成果。 第二个成果:学生、教师的调查问卷,共两份 学生、教师调查问卷的分析报告,共两份 见上面的附件 第三个成果: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必修四、必修五、选修等教材中每一篇课文的写作点汇编。 第四个成果:完成了教师研究成果汇编 第五个成果:完成了学生作品成果集,一共有10册,都是学生的原创作品。 |
下一阶段安排 |
2016年4月至2016年元9月: (1)期间定期或者不定期召开阶段性通报会,校内、校际课题研讨会。 (2)课题组成员撰写研究日记、随笔、经验总结、论文,阶段性的报告等。 2016年10月至12月。 1、整理各种资料 2、处理各种数据 3、汇总研究情况,撰写结题报告,形成研究成果等。 4、申请结题鉴定、验收 5、课题后续的深化研究 6、各种成果的推广及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