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摘录二〇六
(2024-04-11 18:14:00)2024-4-4
这个空,包括两个意思,一个是说,于法不住,不攀缘、不执着,是名为空,那么这个空不坏有法;另一个是说,六根不起现行,所以无现行诸法,名为空。其余所说的缘起法空、无自性空,这些都是在讲事实、摆道理,讲这样的道理,无非就是要你不攀缘、不执住,最后能够实证上面所说的两个空。
------------------
说的好,管住自己,这叫观照!如果自己都管不住,那说明没有观照好,没有观照好,不知道自己在哪里,那就不能管住自己。那么这个观照,当然只是因地的用心,而不是果地的观照,果地的照是照见本来,果地的观是用来广度众生,所以这个因地与果地,是有区别的。
------------------
我看别人的境界如何,就看这个人的烦恼夕气如何,如果尚有烦恼夕气在,那么你就是凡夫。有些人说法的确说的是很在道上,也能够有这个本事去帮人解惑释疑,然而问题是,一旦有人不能满他心、如他意了,这个人就控制不住内心的烦恼夕气,开始嘛跌嘛良了,那么我看这个人直接就废了,自己的烦恼夕气都不能对治,你懂得再多的纸上谈兵的空理,那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
大师大德有时也会恶言,但那是度人的方便,而不是无意间烦恼夕气的流露。然而凡夫的恶言,却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当然了,并不是凡夫的恶言就一无是处,如果这个恶言,能够让这个人醒悟到一定的道理,这个恶言对这个人来说,其实就是善意。但如果是令人生烦恼的,那么这个就是恶言,而不要说是为了对治别人而起的方便,因为你不是菩萨,你根本不知道别人的境界怎样,你怎能知道自己的这个恶言而能令别人受益呢?
------------------
有这个慧根,一点就通,而不需要任何大道理来说的。但怎么能有这个慧根?你烦恼夕气满满的,你说你会有这个慧根吗?所以我认为,如果不从断烦恼夕气来用功,而自认为依什么慧根或开发个什么智慧来了,就能够通达这个佛法,我认为这样的想法,对于现代人来说,反而是一种障碍。
------------------
系统删除可能是因为敏感词,但问题是,你若去申请恢复,这个审核的却不是机器,而是人,而这个人却仍然照删不误,理由是你的帖子有危害信息。所以其实问题还是出在人身上,而非是机器,难道正常的法理交流,他这个人会看不懂,而一定要把你当做传播危害信息来处理?
------------------
你这个说法说的比较好,特别是这个不在乎,不在乎骂人、不在乎拍马等等,这个不在乎确实可以表达出一种洒脱的心态来。但问题是,如果是涉及到影响佛法或佛教礼仪的,有些对自己来说可以不在乎的言行,还是必须要在乎一下,因为这个关系到其他人。
------------------
眼睛见到的只是青黄赤白,但眼睛是不会知道青黄赤白里是个什么的,知道什么的,是意识,而意识知道什么,需要通过思维辨别才能知道,只是有时候的思维辨别很快,快到几乎好像不需要过程,于是你会误以为这里面不需要思维,就可以直接知道了。
------------------
实际我认为的这个不生不灭,不在于你取不取这个名,取名是为了观察世俗,不取名则是出离这个世俗观察,所以到这里有人认为出离于世俗观察,离于这个名相,即名不生不灭。但我要说的是,你真要有这个能力出离于这个世俗观察了,那么你还来这个世俗取名观察,你同样也是不生不灭的,而不是说,一定要出离世俗,离于取相、名相,才名不生不灭的。
-----------------
有生有灭,若无生处,怎么会有声音来?若无灭处,又怎么不见声音常住?所以声音由生处来,又由灭处去,只是你我见到的只是这个有生有灭的声音,而不能见到这个来处、灭处,所以总不能把这个不能见到的来处、灭处,称作为不生不灭处吧?又怎么切入?是切入这个生未生处、灭未灭处,是名切入吗?
-----------------
2024-4-5
这种书本知识,读的人很多,然后实证的人很少,为什么?因为不从实修故。实修是什么?时时处处放下这个分别念,即为实修,以实修方能实证书本中所说的这个知识,如果不是这样,读再多的书,知识还是知识,却永远没有办法达到知识所示的这个境界的。
-----------------
根尘相触时产生的了别,也可以称作为念头,但问题是,在根尘相触之前,有没有念头存在,依于这个念头,才会有根尘相触这样的事情发生?或者还是说,根尘相触,纯粹是偶然的事情,决不会有念头去主导根尘相触?
-----------------
如果受是假的,为何感受却是真的?比如有人打你,你很痛,所以这个受如果是假的,应该感受不到这个痛,但事实是的确感受到了这个痛,这是什么原因呢?
-----------------
驴兄这是说,能够见到依他起相的,不是这个肉眼所能够见到的,而是必须依这个慧眼或法眼才能见到,因为他见到的不只是当前这个遍计相,而是见到了所有的依他而起的因缘果报这一系列事情,故说见依他,是这样理解吗?
-----------------
由循业发现,而有根尘相触,这个说的很有道理。但这个业指的是什么?是指无明业识依于夕气种子而起的不能自觉的一种潜在现行,由此潜在现行的存在,才能循业发现,而令根尘相触,生起相应的识来觉知现行吗?
-----------------
我觉得这个身受,其实即是心受,心受才能知痛痒,如果没这个心去受,身体怎样的痛痒,心都是没有办法领受到的,因为无心故。只是说,心这个受,必须借助于身而生起,如果无身,则同样无这个心受。
-----------------
说的不错,这个触受,本来也是觉性之妙用,只是心对于这个触受,不该再生知见,认为要怎样怎样的去灭了它或助长它,这样不但没有什么用,反而会滋生更多的烦恼,所以于这样的触受,唯有安心领受,则这个触受本身,不由心识因缘等助长故,其还是会因缘尽而灭去,还归寂灭性海。是这个道理吗?
-----------------
对,我也这样认为。问题是,眼未缘物时,识在哪里?是不是缘物前,已有此识,还是说,缘物时,才有此识生起?一般说来,认为是缘物时才有识生起,那么缘物时的这个能缘,是什么呢?
----------------
放生布施的功德还是在的,只是由于你吃肉,由吃肉而产生这个贪嗔痴业,它会同时存在,那么这个贪嗔痴业便会遮盖你放生布施的功德现前,直到你把吃肉的这个贪嗔痴业消了,然后放生布施的功德才会现起。
----------------
这个解释不错!那么有没有一种情况,是说这个心,不需要五根为工具,产生出这个投射,才能感知到这个所投射出来的这个影像,而是说,它能够直接感知到不经投射的这个尘的本来?
----------------
以前跟人聊的时候,他说这个依他起中的这个他,指的是依真如,依真如而能生万法,所以叫依他起,一切法都是依真如而起。这样说对不对啊?又有人说,说真如范围太大,依他起中的这个他,应该指大种,比如地大、水大乃至于见大、识大等,依此大种能生万法,这叫依他起。这个说法又怎样呢?
----------------
那么经由上面的两种说法,有人认为的这个依他起自性,指的即是这个真如或大种,因为依这个真如或大种,而能生万法,所以他称这个真如或大种,即是所谓的依他起自性。这样说有没有道理呢?
----------------
那么我认为的这个依他起性,同于缘起自性一样,指的是具有这种依缘而能生万法的这个作用,称为依他起性,所以这个自性,并不等同于有一个能生万法的东西存在,而称之为自性。
----------------
比如你眼睛见到苹果,苹果是所见之外境,在眼睛未见苹果前,苹果其实早已存在。那么现在你要见到这个苹果,是不是先要生起这个能取的眼识来,然后才能再去取苹果这个境呢?
----------------
----------------
依他起法不是随有见而有,在有见之前,依第八识所持的无明业识以及种子等相和合的作用,这个有法其实已经建立,只是再随前五识取这个法为境,而形成有见之相。
----------------
对于依他起法产生的这个认知,其实不是一定要当作遍计执来破的,破的是什么,是对这个有法,产生错误的认知,认为这是实有之法,那么这个认知要破。而如果是建立的正确认知,比如了知诸法虽有而如幻,这个正见是不需要破的。
----------------
对于遍计执,应该是没有异议的,但问题就在这个依他起法上,到底什么是依他起法,看来还有不少差异,这个不仅你我之间,很多吧友之间,都是有不同的这个认知的,所以我立这个帖子,其实就是要看看对依他起到底有多少不同的看法在。
---------------
禅宗有很多方式,能够让人当下见性,然后如果只是在因地见到这个性,那其实还是不能说真正的见性,因为烦恼夕气一起来,你的见性早不知跑哪里去了。所以禅宗祖师大德也不是会轻易的告诉你这是见性的,只有当你通过某个方便修持,在你机缘成熟之后,才会给你真正的去直指见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