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境界
(2024-03-29 16:41:59)
那么这里说这个自相境界的时候,有两个不同的表达意思,一者说的是诸法实相,那么这个诸法实相,唯有圣人能够证知、证见,非为凡夫所见,所以这里说这个自相境界的时候,说的是圣人所见、所证的这个实相。另一个自相境界,说的是自心所现的意思,那么这个自相境界,凡夫圣人都能现见,而不是说,只有圣人或只有凡夫才能见,所不同的是,凡夫众生因业力或根性的不同,所见自心现相会有所差别。比如凡夫眼中所见的阿猫阿狗,圣人所见,同样也是阿猫阿狗,而不会说,因为凡圣有别,所以圣人所见的这个阿猫阿狗,会变成其他的东西的。但如果是跳蚤的话,它所见的就不是阿猫阿狗了,而是整个的大森林、大草原,这就是因根性不同,而造成的所见差别。所以当这个自相境界说成是自心所现的这个境界相的时候,这个自相即是可见、可分别的,而非是不可见、不可分别,那么正因为可见、可分别,所以凡夫众生会于这个自心所现的境界,因不同的业力作用,而产生进一步的贪嗔痴妄想分别与执持,那么这样就会导致无穷止的烦恼轮回发生。所以如果是同时考虑到凡夫境界的话,这个自相境界,应该说成是自心所现比较合理,这样才能于这个自心所现境界,按起不起分别执着的这个现状,来区别这个凡圣。而如果说成是诸法实相,这个实相即是空相、无相,虽说是空相、无相,但又不是落入能所见的空无之相,所以既然圣人已经证入无所见、无所得的这个实相,你说他怎么可能头上安头,于这个无所见、无所得的实相,而起这个分别执持、起这个能所见呢?既然无相,你分别个什么、执持个什么?如果你认为尚有个无相可见、可分别,那么你这个无相,指的是实相无相的这个无相吗?当然不是的,所以如果你觉得还有个无相可见、可分别,那说明你根本不是能够证入实相无相的圣人,你还只是个凡夫而已,圣人根本是不可能于所证实相,再起这个分别颠倒见来执持的。所以有大德把这个自相境界说成是圣人所证的诸法实相,然后又讨论圣人执不执这个实相、圣人又会不会因此而变成凡夫这样的问题,我认为是不妥的。只能说,圣人虽然实证了这个实相,但不会有碍于自心所现之有无相的生起,同时又不会于自心所现之有无相,而产生分别执着,这样说才比较合理。
前一篇:圣亦不如是见,如事妄想
后一篇:从三自性的角度,了解法的生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