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分别妄想即名离相
(2023-03-13 13:58:51)
第一个问题的四个点,从佛法的正知见来说明这个问题,我觉得说的是不错的,这个知见非是凡夫妄见,而是佛法正知见。那么建立佛法这个正知见是为了什么呢?就是为了放下这个虚妄的分别执着而已。那么放下了这样的虚妄分别与执着后,还有没有这个能观的我存在呢?其实是没有的,如果有,那说明还没有真正的放下,说明只是另外建立了一个要放下分别执着的这个知见,有这个知见在,即不是真放下,这样自然是没有办法去离这个我与我所的。那么第二个说的这个知的问题,说能知所知亦是依缘而生,所以既然是依缘而生,这个知,自然亦是虚妄,而非真,着于这个知,即是着于虚妄之假相,所以这样也不能说是离相的。所以从这个知的生起角度,来分析这个知,应当也可知道这个知,仍然是不离这个相的。但问题是,有时候的这个知,指的是意识分别的这个知,这个知自然是不离这个分别相的,如果离了这个分别相,即不能说有这个知存在。而有时候的这个知,并不是分别了知的这个知,而是一种自觉证知的知,这个知证知的是依心而幻化的这个能所的存在,虽然能够证知到能所存在,但这个能所总不离能证知的心本身,而不是说,这个证知心外,另有个能所存在,所以这个证知,说的即是心的自证,这个自证是指,当你生起任何的见相二分的时候,这个心当下都能够自觉证知到,而不需要另外的分别了知心生起,才能证知到的。比如眼见色,在你没有分别清楚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之前,其实你早已自证到这个能见心与所见境的存在,但这个时候你于所见境,有没有起分别执着?当然是没有的,那么这个即叫离相,离分别执着之相。所以这里说的这个知,其实指的即是心或识的这个自证作用,这个自证会不会让你着相呢?其实是不会的,它只是对能见与所见的一种证知,证明它们的存在,但不会对这个能见或所见产生任何的分别执着,那么这个即叫做离相。比如镜子,它只是照见,但不会执着留碍于所见之境,而心的这个自证,我认为其实也像这个镜子一样,它能照见能所,但不会执住留碍于这个能所。所以宗下的这个知,指的即是心当下的这个自觉证知的知,而非是意识分别的这个了知,只要这个自证心一起,意识分别的这个执住心当即灭去,那么这样就是说知幻即离、离了这个虚妄执住相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