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榆中县黄家岔地名的传说

(2017-11-21 10:54:40)
标签:

文化


   榆中县黄家岔地名的传说


              榆中县黄家岔地名的传说


黄家岔,地处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北部干旱山区,属于韦营乡,距县城52公里,东邻寇家老庄、红土咀,南与罗家岔、庙跟前相接,西与上金家湾相毗邻,北与罗家坪接壤,地形以山沟梁峁为主,沟壑纵横,海拔2250米,属于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常年干旱少雨,年均降雨量300毫米,有的年份不足10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1660毫米以上,自然条件差。经济以旱地农产品为主,主要种植小麦洋芋药材、小杂粮(以荞麦扁豆玉米等为主)、优质紫花苜蓿饲料等,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差,种植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低,农业效益较低,农民基本靠天吃饭,生产、生活条件艰苦,是典型的特贫困山区。

            榆中县黄家岔地名的传说


传说这里在元朝,还是被森林和草原覆盖,植被茂盛,部分地方已有人开荒种地。到明朝时,由于大批人口迁徙进来,烧荒开垦土地,形成村庄,大批牲畜繁衍,牛羊遍野,人丁兴旺。形成以种植粮食和放牧为主的生活方式。但这时候,此地还是气候湿润,植被繁茂,有森林分布,沟壑间有狼、狐狸、猞猁、穿山甲、黄羊(学名,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别名黄羊、滩原羚、滩黄羊,当地人称黄羊)等动物出没,特别是黄羊很多。因此还是有不少人以打猎为生。由于这里地形以岔、沟、壑、岘等为主,且黄羊多而出名,猎人们将此地称为“黄羊岔”,后由于战争、人为过度采伐、放牧、烧荒开垦土地等原因,加之客观原因,气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森林草原消失,成为了现在干旱的荒原山区,黄羊等动物也越来越少,到逐渐绝迹,到清朝中后期,人们觉得“黄羊岔”地名有些荒远,加之谐音的原因,“黄羊岔”的地名被演变为“黄家岔” ,黄家岔的地名被传承保留了下来。这也就是全村6个村民小组,218800余人中,没有一户黄姓人的原因。


                                2017年11月21日上午于辰北花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