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新课标
美育新征程 ——九年义务教育美术
新课标解读与回应学术研讨会
西安市虎娃张敏仓名师共同体云端研修活动

五月四日是青年节,2022年五月四日是美术教育的青年节,“美术新课标,美育新征程——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新课标解读与回应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线上举行。“虎娃”张敏仓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参加培训,我们为未来而教,为未来而学,共同实现美育理想!
本次培训由艺术课程标准的核心成员进行专业解读,尹少淳、钱初熹、胡知凡、陶旭泉、朱敬东、韩慧荣、甄巍等教授,从新课标核心素养、总目标、学段目标、四个艺术实践、二十个任务等内容。每个人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内容深度分析。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们要认真理解,深度学习,与旧的美术课程标准进行对照,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用实际行动落实,落细,落小艺术课程标准,真正做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引领学生在健康向上的审美实践中感知、体验与理解艺术,逐步提高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弘扬真善美,塑造美好心灵!
新的时代,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我们站在课改的时代前沿,“虎娃”工作室的老师们,要做好科研的挑战者,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教师!
研修体老师们积极参与研修活动收获颇丰,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想:















01.灞桥区东城一小洪婕:
今天在张老师的带领下,我认真倾听了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主办的《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新课标解读与回应学术研讨会》,通过四个小时的学习,我有如下感悟:
一.掌握了新课标教学的五大特征:
1.以核心素养为教学中心
2.以美术为主跨学科融合
3.课程内容嵌入驱动性任务
4.以大概念引领课程学习
5.提供明确的学业质量标准
二.明晰了新课标对美术教师的素质要求:
1.美术素养、人文素养、教学素养
2.跨学科素养、现代课程理念
3.美术知识技能、美术创造力
4.美术素养、人文素养
5.美术知识技能、美术创造力、教学评价理念
三、明确了美术教师应具备的关键能力:
1.课程领导能力
2.教学创造能力
3.美术综合能力
总之,适应新课标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此次培训让我们厘清思路、找准方向。相信我们通过学习提高,查漏补缺,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积极践行新课标要求,不久的将来一定会适应时代的发展。
02.灞桥区庆华小学 张同辉:
2022年5月4日,在张敏仓老师的带领下,我有幸聆听了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主办的《美术新课标 美育新征程——美术新课标解读与回应学术研讨会》。跟随美育届的各位老师一起深入学习了2022年艺术课程标准,收获颇丰。
本次培训由各位专家学者对我们新艺术课程标准进行了全面系统解读,确立了艺术学科作的育人地位,强调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明确了美术教育作为育人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标准体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实践性,注重生活与艺术联系。本次艺术课程标准解读,更加明确了对教学评价的具体要求。即从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和方法,评价不在仅仅为了要甄别与选拔,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新的课程标准从以往评价学生学到什么,而转变为评价学生是否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同时,新的课程标准赋予了我们教师更大的操作空间,指导我们从人文角度出发,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分别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使学生消除了胆怯,人人参与其中,真正体现了美术教育始终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价值。
03. 灞桥区庆华小学 温战强:
2022年5月4日,对全国美术教师来说是一次学习“新课标”的盛会,感谢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主办的《美术新课标
美育新征程——美术新课标解读与回应学术研讨会》,更感谢王杰、尹少淳、钱初熹、胡知凡、陶旭泉、朱敬东、韩慧荣、甄巍等专家深层次的解读,他们以不同角度、不同内容一线贯通,全方位地向美术教师进行了新课程标准的解读,让每位聆听者获益匪浅,让我们对新课标核心素养、总目标、学段目标、四个艺术实践、二十个任务有了清晰的认识。
通过学习使我对新课标理清了思路、找准了方向、明确了责任,深刻的感受到美育教育要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和家国情怀,让新课标在我们的实践教学中落地生根。
04.宝鸡市 袁亚妮:
5月4日上午,在张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虎娃工作室成员齐聚线上,一起聆听了《美术新课标
美育新征程——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新课标解读与回应学术研讨会》。通过聆听各位专家的讲座,使我对美育全新的时代内涵、艺术核心素养的四要素、如何理解学习任务以及艺术核心素养考察等相关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让我明白核心素养的重点是指向过程,关注孩子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其次,让我认识到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新课标“一导向,二理解、三依据的教学建议设计与实施教学。那么对于我们一线教师而言,也面临更大的挑战,如何从聚焦“教”转向聚焦“学”,从“个人学习”转向“协同学习”,从“教案”转向“学案”?如何对原有课程进行重组,如何开展跨学科的美术课程?都是需要美术教师们去思考和实践的。而美术新课标教学的核心素养、跨学科融合、学业质量标准、任务驱动、大概念引领等几个主要特征对美术教师的素质要求也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需要美术教师具备课程领导能力,教学创造能力和美术综合能力三大关键能力。那么,在今后的教学研究过程中,我们美术教师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美术教育理论水平,将新课标理念内化于心,更好的指引我们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
05.高新区实验小学 李丹:
通过一上午的头脑风暴,从各位专家的解读中,使我认识到从新课标的新增、变化以及新旧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此次艺术课程标准,内容全都指向核心素养,课程内容更加多元化,要求跨学科研究性学习,淡化学科,强化育人导向。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和突出课程综合作为课程理念,让学生学会用发现的眼光看待事物,课程性质强调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努力培育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使艺术课程成为实施美育的良好途径。新的课程标准对我们美术老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美术教师要全面提升自己的课程领导能力、教学的创造能力、美术的综合能力。需要我们通过不断的学习,强化美术专业技能、建立跨学科素养、学习现代化课程理念、加强自身美术素养、加强人文素养、提升自我的美术创造力。
06. 鄠邑区光明小学万珊珊 :
5月4日上午,在张敏仓老师的带领下,与工作室老师一起聆听了《九年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解读与回应学术研讨会》,四个小时的讲座中,各位专家从不同层面、角度对全新的《艺术课程标准》进行了解读与分析,对于美术老师来说可谓是饕餮盛宴,让我们对课标有了深层的理解与感悟。
新的《艺术课程标准》从单一走向整体,以美术、音乐两大学科为主线,更加关注艺术与其他学科、艺术与生活、艺术与社会、艺术与科技等的关联性,加强跨学科学习,建立多门艺术学科的融合与发展,促进学生综合艺术能力的形成。新课标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注重学生价值观、必备品格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而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作为美术老师,我将深入学习《艺术课程标准》,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探索全新的教学方法,快速适应已然到来的美育新时代。
07.
经开一小 彭玉莹:
2022年5月4日在张老师的带领下,聆听了《美术新课标 美育新征程—课标解读与回应学术研讨会》。新的课程标准关注学生自我发展、社会交往、文化学习,是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本位美术教学,它以育人为取向,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是课程改革进入新时期的标志,新课标中分学段设置不同学习任务,将学习内容融入学习任务中,详实阐述具体学习任务,包含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让教师和学生更加明确教与学的方向。同时,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形成良好的课程观,重视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以增强知识连接、整合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注重跨学科整合,真正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新时代美育价值。
08.铁一湖滨 王璐:
在对《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解读与回应学术研讨会》学习后,认识到我们将面临从美术课程到艺术课的转变。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审美感知、艺术表现、
创意实践、文化理解核心素养为导向;理解艺术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内容、学业质量;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个性特点和学习经验。在新标准的要求下我要不断从多学科对角度的进行学习,提升个人专业素质及教育教学能力,从而更好的遵循新课标要求在未来教学中真正实现以美育人的教育目标。
09.渭南北塘实验小学 王娟:
今天在导师张敏仓老师的带领下,有幸与工作坊老师一起聆听了《九年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解读与回应学术研讨会》,四个小时的讲座中,八位教育界专家大咖们从不同层面、角度对全新的《艺术课程标准》进行了解读与分析,对于我们美术老师来说可以说是急时雨,也可谓是一次饕餮盛宴,让我们对本次的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入全面的理解。
专家老师们多次强调新课标更加注重情境教学和跨学科融合,大概念大单元教学。教学中更加侧重问题导向,聚焦核心素养,以美启智,以美养徳,以美育人。这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但无疑也对我们美术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想,要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唯有学习,在不断修炼专业基本功的同时,还要多学习关注其它学科知识,拓宽知识面,并学会融会贯通,巧妙进行知识迁移。
总之,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将深入学习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针对新的课程标准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快速踏上美育新征程。
10.西安经开第一小学
陈洁媛:
2022年5月4日在张敏仓老师的倡导下,在线上研听《美术新课标美育新征程—课标解读与回应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主要从《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美术学科修订思路、课程内容与学业质量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解读,让我对新课标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课标是教学的指南针,熟悉并掌握新课标要求是每位教师的责任。新的课程标准为艺术学科的教育描绘出全新的育人蓝图。新课程标准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新课程标准教学的主要特征是以核心素养为中心,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过程的探索、创造、体悟、积累等要求,而非结果导向。在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引导学生的在体验与探索中进行系统性、深入性、专业性的研究学习,并获得实质性的收获。
接下来,我会认真研读新课标,梳理思路,为实施新课标做好充足的准备。
11.西安市太元路学校 畅聆希:
2022年5月4日,在“五四”青年节当天,在张老师的带领下,我有幸聆听了由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主办的《美术新课标
美育新征程——美术新课标解读与回应学术研讨会》。
本次培训,让我对新课标的核心素养、总目标、学段目标、四个艺术实践以及二十个任务有了明确的认识。自“双减”政策以来,美术课程已经站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位置上,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2022年“新课标”落地后,美术教育更要以审美感知、艺术表现、
创意实践、文化理解核心素养为导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文化感知和实践探索能力,尝试运用多学科知识的融合,紧密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能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12.西安市阎良区西飞第四小学
温静
2022年5月4日,我们在张敏仓老师的带领组织下和“虎娃”的全体成员一起学习了北京师范大学线上举行的“美术新课标,美育新征程——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新课标的解读与回应学术研讨会”。通过学习,明显感受到这是一次艺术教育的大变革。本次课改没有将美术和音乐明显区分,而是将二者综合为艺术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整合创新、开拓贯通和跨域转换的多种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而,我们要将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和思考维度从美学的角度重新思考,重新认识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变化;弘扬经典传统文化;课程设置调理更加明晰;四大领域脉络更清,这些变化促我们要从一个美术教师的角色努力向着合作型教师、创新型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提高教师个人素质不能再是口号,是实打实的要落实,否则无法胜任课改发展的要求,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艺术教师。
13.咸阳黉小+李志强:
今天,通过线上研讨会聆听了各位专家的讲座,使我对美育的时代内涵、艺术核心素养、课程标准、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设计思路、学业质量相关内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深切体会到百年大变革美育界展现出来的新成果、新思想和新方法。从“癸卯学制”到“核心素养”,我们美育人所走过的心路历程和孜孜以求的理想信念、奋斗目标与革命精神!“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以美育人”“以美培元”所折射出来的思想内涵!让我们紧随新时代的脚步,吹响新时代的号角,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永续民族基因、挺直民族脊梁、谱写壮丽华章!“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将引领我们踏上新的征程。这次培训会,让我明白核心素养的重点是指向过程,关注孩子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教—学—评”一体化构成新的课堂教学结构;“突出课程综合”体现出教学方式的巨大转变;“重视艺术实践”表明教学工作不再以“双基”为重点,这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是一次“茧羽化成蝶”的理念大变革。如何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如何从“个体学习”转向“合作学习”方式的转变?如何从教师“单课时教案”到“大单元教学设计”理念的建构?如何开展跨学科教学?如果创设校本课程资源完善美术课程教学结构?都需要美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思考、不断实践。跨学科融合、任务驱动、大概念引领对美术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美术教师具备“课程领导能力”“教学创造能力”和“美术综合能力”三大关键能力。这也是我们今后工作中努力改进的方向!我们不但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美术教育理论水平,还要将新课标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而不谢的努力奋斗。
14.周至县 陈孟倩:
2022年5月4日在张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学习了《美术新课标
美育新征程—课标解读与回应学术研讨会》。
跟着多位美术教育专家学习了国家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内容,新的课标体现了国家在艺术教育方面的重大改革,作为美术教师我感到非常的高兴。
我发现新的课程标准明确了艺术学科的主线地位,强调了美育的重要性,注重艺术学科之间的联系,提升艺术教育的地位;而且新课标更加侧重育人的培养,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作为教师要在教学中有选择性的设计我们的课程内容,整合知识,增强内容和育人目标之间的联系;另外新课标增强了教学的指导性,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了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和教学,注重实现“教
学
评”的一致性,在提高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上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最后新课标中还明确的提出:“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是艺术学科教育培养的核心素养。
教育任重而道远,新的课标改革为教师教学指定了大方向,作为一线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提升自我,认真研读新课标,在新课标指导下实现育人目标。
15.东前进小学 茹成:
2022年5月4日在张老师的带领下,我有幸聆听了《美术新课标
美育新征程——美术新课标解读与回应学术研讨会》从新课程标准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新旧两版课程标体验性学习是美术教学的主要方式。“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教材内容则是固定的、静止的,为学生学习增加了障碍和困难,这时,教师的作用就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的特点,注入体验性学习的方式和方法,使教学内容成为具有趣味和充满活力的各种学习活动。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的体验,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体验,这样,就有机地创设了体验学习地情景和体验学习气氛,使学生对活动产生兴趣,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获得了对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
16.陕西师范大学大兴新区小学
赵浩伟 :
五四青年节,美术新课标•美育新征程——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新课标解读与回应学术研讨会在网络上进行学习。今天的研讨会数位专家第一次解读教育部刚刚颁布的最新2022版《新课程》,具有很强的指导、启发、引领、启航意义。以美育人,建设素养型艺术课程标准,学生掌握、实践探索、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艺术核心素养。从美术课程到艺术课程,培养学生艺术学习过程是强调综合。构想未来,美术课程重新设计需要转变从“教到学”的理念。新的阶段下,美术教师的关键能力是课程领导能力、教学创造能力、美术综合能力,核心是:美术技能。新课标理念下美术学业评价的底层逻辑,合于育人、基于标准、融于过程、源于情境、趋于学习,立德树人,教什么走向学什么,为什么的追问探索。今天是新时代的美术新课标的青年节,也是美育新征程的儿童节。民间美术、非遗文化、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导向与策略。今天的学习收获颇多,我们一线教师是美育的践行者、参与者、学习者、探索者,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
17.西安市实验小学麟徳校区
梁艳:
5月4日是属于青年人的节日,而2022年的今天,更是美术教师的青年节。“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新课标解读与回应学术研讨会”在今天上午采用线上直播的方式,面向全国美术教师进行了新课程标准的解读。上午,专家们通过多种方式分享了自己的见解,让我清楚的知道了新课程标准核心的要点是什么,核心素养下美术课应该关注什么,美术教师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素养以及学生综合评价怎么评的相关内容。通过思考,我觉得作为美术教师首先要坚持练内功,在练内功的同时进行“教-学-评”的教学思考与实践;其次,要积极挖掘当地的美育传统文化资源,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当中去学习,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养德的育人目标。
18.西安高新第七小学 刘亮:
今天听取了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与回应学术研讨会,这场简直就是美术大咖的视觉盛宴!在这里对今天的讲座有以下感想:
第一,艺术学科的融合
像之前的美术音乐,课标都是分开独立的,而新课标把艺术学科整合到一起,这里面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影视,其中,戏剧里面包含戏曲影视,里面包含数字艺术,那不同的学科的教师可以参照相关的艺术课标进行适当的跨学科教学,实现艺术学科之间的融合教学。
第二,侧重育人的培养
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我们要遴选重要的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涉及我们的课程内容,增强内容和寓言目标之间的联系,挖掘大概念以及大概念驱动教学对于学生的育人价值,文件中就明确指出,一定要让学生理解重要的观念。
第三,新课标增强了教学的指导性,
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了学业要求和这个教学体系,细化了评价和教学这样一个建议,注重实践教学评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的的案例,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还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
第四,艺术核心素养,
新课标指出,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是艺术教育培养的核心素养。
最后我想谈一谈对于新课标的个人理解,虽然艺术学科被整合到一起,但是不同艺术学科的标准还是彼此独立的,学科之间的核心知识没有太多的融合,所以,未来我们真正要实现艺术统整教育之路还是任重而道远,这版课程标准把艺术学科融合放进了教学任务和建议里,那对于艺术教育的领域来说,这已经是非常大的一个改革。说到底,真正推动教育前进的,是我们每一位奋斗在一线的教学教师,信息化的时代让我们一定要具备专家思维,真正的艺术去帮助学生,为未来做好准备。
研讨会回放请扫二维码观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