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课堂:《“柿柿”如意》教学案例(116)

西安经开第一小学 陈洁媛
一、教学背景分析
《“柿柿”如意》属于校本课程中传统节日类的美术课程,当八月十五中秋节到来的时候,思念家人、挂念远方的亲朋好友的情结给人凄凉、悲伤的感受,为了缓解这种感受,启发学生感受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独特的美,激发学生热爱我们的大自然,体会生活的美好。因此,努力挖掘中秋节大自然中“柿子”这一美景,感受柿子特有的文化。三年级的孩子从低年级盲目、随意地涂抹颜色,转变为有意识的了解色彩、运用色彩,本节课设计为运用水粉颜料创作绘画,培养学生的色彩美感。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秋节的习俗,观察柿子的外形特征,品味柿子的甜美,感悟柿子的独特文化,学会从美术视角欣赏秋景中的柿子,能够运用独特的美术语言,创作一幅蕴含美好寓意的柿景图。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谈话、回顾的方式了解中秋节的习俗,观察柿子形状色彩,品味柿子,使学生感受柿子的甜美,引入小故事,充分感受大自然中的植物、动物与人三者间的暖暖的温情,营造生动的画面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秋景中柿子的独特美,培养学生感受多元的中秋节文化,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感悟秋天柿子丰收的景象,能够用创意的绘画方式表现柿景图。
四、教学难点
熟练运用滴墨法、水粉颜料的方法创作一幅丰富的柿景图。
五、课前准备
PPT、微视频、圆形画纸、墨汁、一次性纸杯、滴管、水粉颜料、调色盘、水桶
六、教学过程
1.我们经开一小的孩子乐学善思、“腹有诗书气自华”,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化瑰宝,流传千古。今天老师要考考你们,老师说前一句,你来接后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同学们,今天是什么日子,你们知道吗?——时日恰逢三秋过半,故名中秋节。
3.中秋节有三个古老的传说,孩子们,你们知道是哪三个吗?
j嫦娥奔月 k吴刚伐桂 l玉兔捣药
4.中秋节的习俗丰富、有趣:
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猜灯谜、玩花灯
小结:其实中秋节正是柿子成熟的季节,吃柿子预示着“柿柿如意”,又因“柿”谐音“事”,古人便将诸多喜庆、吉祥的内涵融入其中,如“事事如意、万事顺意”。看来小小的柿子不仅美味,还有着它自己独特的文化呢!(板书课题:“柿柿”如意)
二、探究柿子的外形特征
1.出示柿子的图片,仔细观察柿子的外形是什么形状?(圆形)。在古代,圆形寓意着团圆 板书:团圆
2.柿子的颜色:红色。红彤彤的柿子给你什么感受呢?(温暖、喜庆)
四、品味柿子的甜美
1.感悟甜美:古人云:“秋去冬来万物休,唯有柿树挂灯笼。欲问谁家怎不摘,等到风霜甜不溜”这种“甜不溜”的柿子你想尝尝吗?(品偿柿子)
2.你的柿子是什么味道的?吃到这样的柿子你心里有什么感受?(甜甜的、涩涩的。心里特别温暖)
小结:在中秋节时,吃一个红彤彤又甜滋滋的柿子,心里顿时又暖和起来。
五、故事分享
1.这种“甜不溜”的柿子不仅你们真欢,也是小鸟们的最爱。(故事朗读、背景音乐、师生共读)
小结:原来,那枝头甜甜的柿子,是大自然留给人们,也是留给小鸟们的美餐。
2.假如你是小鸟,吃到这么甜的柿子,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喜悦、甜美、温暖)
3.你想用哪些颜色来装扮小鸟,表达它的喜悦之情呢?(蓝色、红色、绿色、黄色......)
五、教师示范:1.示范过程:(播放微视频)
(1)画纸(2)树枝 (3)画柿子(4)画鸟
(5)组合
2.温馨提示:
(1)小鸟的颜色和柿子的颜色有区分,形成鲜明的对比。
(2)小鸟在贴的时候请注意贴到合理的位置。
六、学生实践,教师辅导
1.布置作业:小组合作运用滴墨法和水粉颜料创作一幅柿景图。
2.教师辅导:运用投屏软件,投置于屏幕进行有针对性指导。
七、展示评价
1.生评:构图、色彩、创新
2.师评
八、总结:
圆鼓鼓、红彤彤、甜滋滋的柿子代表团圆、喜庆、甜蜜。今天,美术课堂我们共同画了一幅秋景的“柿柿”如意,在中秋节也祝愿我们的同学在生活、在学习中事事如意,万事顺意!
板书设计
“柿柿”如意
形状——圆形——团圆
色彩——红色——喜庆、温暖
味道——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