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周至县哑柏镇中心小学——陈孟倩
这是一本专门为美术教师提供教学策略的书,重点让美术老师懂得通过鉴赏互动和创作来加深学生对艺术的了解。 这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书,作者从艺术发展、儿童学习特点、鉴赏以及课堂设计等几个方面详细的阐述了鉴赏、创作与美术课堂的有机结合。书的开头先讲艺术的功能、艺术家社会地位的发展、再到画家如何获得灵感、延伸出儿童绘画引导方法,这部分内容中有一个观点我非常的认同,书中说艺术家们观摩学习同时代或前辈艺术家的作品并借鉴,算是他们进行创作的基础……。因此。儿童在学习美术时也可借鉴大师们的作品,学习对象不仅是课堂、课本,也可以是课堂以外的地方,生活中的任何地方。另外,艺术评价也是非常的重要,艺术家们非常的在乎同行、甚至是民众对他绘画作品的评价,这些评价使得艺术家们走上更高的台阶。其实认真想一想,孩子们在创作时就像艺术家们在创作,他们将回忆起的经历、对世界的认识和对这个世界无数的想象都表现在美术作品中。带领孩子欣赏大师的作品并且交流,在孩子们进行艺术创作前向他们提问,并对孩子们的回答做出评论,借此激发孩子们的思考、感知和感受这对于孩子的艺术发展都是十分有用的。 读到这里我开始思考,我在备课时是否真的全面、深入。对于一幅作品有没有做到研究艺术家的生平、作品隐藏的意义及他们的文化背景……研究艺术家如何创作,了解他们如何获得创作灵感以及他们接受的早期艺术教育……这些都能帮助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最大限度地为孩子们的艺术成长提供有利环境。 了解艺术家的生平、作品、灵感来源、收藏品、他们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创作历程等方面能让学生知道不同艺术家面对自己创作生涯各个方面时的态度和方式。详细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技巧能够使我为孩子们策划更合适的艺术创作实践活动。通过学习,我能更好地将内容与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并在作品创作中更好地引导他们。 另外美术教师在帮助学生学习评价自己的作品时就扮演着类似于艺术评论家的角色,不同的是教师的评论应当是积极正面的,如评论学生在画作中展示的平衡、和谐、统一、创造力、想象力,亦或是学生画作中流露出的情感,教师的评论和提问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怎样改进画作。 最后作家以儿童艺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展开了教案范例解说,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鞋匠克鲁尼》,一节看似平常的课却包含着建筑、鞋匠社会地位、历史背景、生活方式、思维引导等多各方面的内容,并且孩子们十分喜欢这样的故事性美术。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我们眼中孩子们是学生,而面对书籍、知识,老师也会变成学生,一名优秀的教师利用一切机会让自己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