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课堂:《剪纸中的阳刻和阴刻》(60)
标签:
杂谈 |

教材:人美版第七册第20课
课 时:一课时
课业类型:设计•应用
教师:灞桥区东城一小 洪婕
一、教材分析:
《剪纸中的阳刻与阴刻》是小学阶段剪纸知识系列课程的第三个学习内容,本课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认识并掌握剪纸中阳刻与阴刻的特点,并能准确区分阳刻和阴刻剪纸。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阳刻剪纸刚毅而富有弹性的风格和阴刻剪纸低沉而圆润的效果。让学生在理解阳刻与阴刻剪纸美感的同时,运用剪纸技法设计制作具有个性的阳刻或阴刻剪纸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锻炼学生手眼协调等方面能力的发展。
二、学情分析:
剪纸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学习二年级第7课《百变团花》和本册第19课《剪纸中的吉祥纹样》时,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剪纸纹样设计方法和剪纸技巧,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理解能力逐步增强,教材为学生呈现的剪纸知识也越来越丰富。本课教学中,学生对理解阳刻和阴刻中的“阳”与“阴”会有不小困难,需要教师的点拨指导和学生自身的感悟理解。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剪纸中的阳刻和阴刻表现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在欣赏,评述基础上能够用阴刻或阳刻形式完成简单剪纸创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民间艺术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合作意识、探究精神,能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感受美术学习的乐趣。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剪纸中阳刻和阴刻的特点,设计制作一幅阳刻或阴刻的剪纸作品。
难点:区分阴刻、阳刻,并掌握其特征,进行简单创作。
五、教学方法:
欣赏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等。
六、教学准备:
七、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初步感知剪纸艺术
1.播放视频。(关于民间剪纸的介绍)
2.同学们,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瑰宝,体质朴、单纯,深受人们的喜爱。剪纸以黑白、阴阳关系在画面上所占主次的不同,从形式上可分成“阳刻法”、“阴刻法”和“阴阳混刻法”。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剪纸中的阳刻和阴刻。教师一边介绍,一边播放各种形式的剪纸图片。出示课题。
1、阳刻:
(1)概念介绍:阳刻剪纸也称镂刻,是将图案的形体线条留下,剪或刻去线条以外的块面部分,要求线线相连。阳刻剪纸的特点是流畅、清新、玲珑细致,南方剪纸多用这种方法。
(2)观看微课视频(阳刻剪纸示范)。
(3)讲解归纳:
2、阴刻:
(1)概念介绍:阴刻剪纸也称镌刻,和阳刻恰恰相反,是剪或刻去图案上的形体造型线条,保留块面部分,形成镂空效果,一般要求线线相断。阴刻剪纸的特点是厚重、结实、有粗犷感,北方剪纸多用这种方法。
(2)小组探究解决问题:
阴刻剪纸怎么画,怎么剪?要注意什么?(学生先独学,再和同桌对学,然后小组群学,完成活动单)
以老师提供的图片为例,探索如何画,如何刻,如何剪
(3)小组汇报展示(讲解桃子的剪刻过程、展示成品并归纳方法):
(三)巩固练习
1.游戏:分一分,看看哪些是阳刻哪些是阴刻?哪些又是阴阳结合的作品?
2.同学们,一个剪影,变成阳刻作品、或阴刻作品、或者阴阳结合的作品,必不可少的是什么?(纹样)
3.复习学过的纹样,介绍几种新的纹样。
4.游戏:添画纹样。(老师出示3幅动物剪影,请学生到台前来添画适合的纹样)
(四)创作实践:
利用今天所学,仿照民间剪纸的方法,用阴刻或阳刻的方法设计制作一张剪纸作品。
(五)展示评价:

(六)小结拓展:
同学们,在许多的剪纸作品中都运用了阴阳混合法,这样可以使画面对比更强烈、效果更加丰富生动,希望你能掌握今天所学,将阳刻和阴刻巧妙结合,创作出富有新意的作品,来丰富和美化自己的生活!
八、板书设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