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谷白云寺—地偏、山幽、道在

六月五日,游白云寺村北山谷-古称顶峰为黑豆谷峰。

黑豆谷峰外形似火山堆海拔约610米
平谷白云寺村有东北山垭口方向有近年重建白云寺。
白云寺北京地区不止一处,房山长沟镇鳌头寨山山顶古时也有白云寺。
日前白云寺
平谷白云寺始建于金朝,元毁,明朝景泰乙亥年三月(景泰六年三月1455年2月)大殿重修动工,至次年五月(1456年6月)完工,历时一年半。
白云寺村委会下有古石碑。
正碑文顶篆体:重修(建)白云寺记
石碑背文
正面碑文已模糊不清,已不易读取,末尾尚清晰。
查资料民国版《平谷县志》得碑文内容,碑文见下五图。
可知明朝弘治十二年九月,即1499年8月,本地人金纯撰写重修白云寺碑文。读碑文末尾尚清晰字迹,与上文同。肯定碑文即上图内容。
由于县志《白云寺记》与古石碑“重修白云寺记”正题有出入,因此可能不易被世人发现,今有幸发现,可能是与白云寺创建禅师继广云黑豆谷峰:”地偏、山幽、道在”有缘吧。
明朝自1368年始到弘治年间明孝宗已是第十一位皇帝,1487年明孝宗继位时,明朝已露衰败之象。明孝宗实际为先皇的私生子,有不幸的童年。明宪宗继位后,奋发图强,力主改革,勤于政事,力求节俭,提倡一夫一妻制,终身只有皇后一位妻子。积极让官员参政议政。出现了百姓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和平盛世,明朝走上了弘治中兴。即将可赶及贞观之治时,明孝宗却由于过度操劳国事三十六岁英年早逝。其在位十八年,政治、军事、文化得到空前发展,国力大增。明朝得以延续一百多年。正是在此背景下白云寺得以撰文作序留古。 
白云寺北山主峰南两嶺竞趋,两岭两侧皆为鱼脊陡崖,自南偏西向北偏东并迤及峰顶。封顶巘矗。询问当地七旬老教师不知山为何名,中间山谷当地人称崔沟
崔沟
远望崔沟
图为南岭
进山长谷现也称黑豆峪,明朝称黑豆谷。
由于崔沟海拔390米处已无路、灌木荆棘丛生无法上行,只能折返。
以下为四张照片拍于白云寺村北崔沟,明朝碑文称此山沟为黑豆谷。其谷山石色多,不乏各色火山熔岩,黑色、酱红色屡见。
图为古火山凝岩
图为古火山凝岩
图为古火山凝岩
各色石块尽显火山残迹
各色石块尽显火山残迹
各色石块尽显火山残迹,中有红色花岗岩
山体基岩火山凝岩晶岩
疑似火山灰沉积岩
疑似古海洋贝类化石
白云寺村明朝古石碑北的深潭,当地人讲深十几米。直径十米左右。
如果黑豆谷峰是古火山堆,此潭怀疑为古火山喷气孔。
据平谷地质方面的信息,平谷北部山区有十几处古火山遗迹,已开发的有三羊古火山,白云寺地区也许是另一个古火山遗迹。 
大峡谷南回望黑豆谷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