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行走长沙的那段时光之岳麓山和橘子洲头——诗词的张力和理想的力量

分类: WYJDCFMZXGHS |
因为毛泽东,常常对岳麓山和橘子洲头有一种诗意的怀想。
在岳麓山,我们选择了步行上山。先后游览了爱晚亭和岳麓书院、白鹤泉、麓山寺等著名景点。在那里,眼前常幻化出那个年轻灵魂的身影。http://sucimg.itc.cn/sblog/j6FSGDQrUyA
关于岳麓山,从许多行者的诗句中不难看出对她的赞誉和感怀之情。唐代诗人杜甫曾书:“玉泉之南麓山殊,道林林壑争盘纡。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清朝欧阳厚基《岳麓爱晚亭》吟咏:“前度桃花斗红紫,今来枫叶染丹黄。”;柳宗元在《望湘亭》中抒怀:“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来。不知从此去,更遣几人回。”;陆宽《岳麓山》诗云:“不信莽苍无觅处,还从登眺访遗踪”;姜国仁《再登岳麓看红叶》描述“最喜长风驱晓雾,瞳龙红日满高峰”;刘世善《岳麓山题咏》展现“亭贪秋色酣红叶,峰瞰春江泛绿醅。”;杨基《望岳麓》感叹:“我为长沙客,不醉长沙酒。
为爱岳麓山,系舟城边柳。”凡此种种,足可见人们对岳麓山的特殊喜爱。http://sucimg.itc.cn/sblog/j6FAxnanYIM
http://sucimg.itc.cn/sblog/j6FA0CTt2DX
岳麓山海拨300.8米,是南岳衡山72峰之一,又是中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岳麓山荟萃了湘楚文化的精华,名胜古迹众多,集儒释道为一体,革命圣迹遍布而且植物资源丰富。到岳麓山,不能错过的景点是爱晚亭和岳麓书院。爱晚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由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创建。与安徽滁县的醉翁亭(1046年)、杭州西湖的湖心亭(1552年)、北京陶然亭公园的陶然亭(1695年)并称中国四大名亭。爱晚亭原名红叶亭,又名爱枫亭。后来由湖广总督毕沅根据杜枚“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更名为爱晚亭。爱晚亭几经沧桑,清同治、光绪、宣统年间均相继进行过修复。其中宣统三年秋,湖南学监程颂万先生主持修复时,把罗典所撰写的对联刻在亭柱上:“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
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应天书院之一,也是中国现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代书院。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正式创立岳麓书院。其历经多代,多次易名,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其为“千年学府”。岳麓书院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除建筑文物外,岳麓书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http://sucimg.itc.cn/sblog/j6FAyxZbxIf
http://sucimg.itc.cn/sblog/j6FAH3aEtBP
1955年6月,毛泽东来到长沙,他在一群早年的旧友周世钊等人的陪伴下畅游湘江,游完泳后,又登上岳麓山。在收到周世钊所作的《七律·随从毛主席登岳麓山》及其它几首诗词后,毛泽东奉和一律《七律·和周世钊同志》:“春江浩荡暂徘徊,又踏层峰望眼开。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尊前谈笑人依旧,域外鸡虫事可哀。莫叹韶华容易逝,卅年仍到赫曦台。”此时,作为国家主席的毛泽东展现的是诗人的壮美情怀。http://sucimg.itc.cn/sblog/j6FA7hcydcx
由于时间关系,没能在依山而建的湖南大学多做停留。但这座没有围墙的大学彰显的开放、严谨、接纳和包容却深深地印在了心中。http://sucimg.itc.cn/sblog/j6FCC1U0mJ0
简餐之后,我们顺湘江大桥步行到了橘子洲头。在我的愿望中,到橘子洲头最重要的就是瞻仰总高度32米、长83米、宽41米的青年毛泽东的雕像,追忆这位共和国缔造者济世救民的豪情壮志和崇高理想。毛泽东青年时代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时,常和学友到洲头搏浪击水,议论国事。1925年,他挥就了脍炙人口的壮美诗篇《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http://sucimg.itc.cn/sblog/j6FCMcCGSWp
时光流转,人们对走下神坛的毛泽东的评价似乎更多了一些随意和轻率。不管如何,毛泽东不是神,但也绝非是一般的人。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化身和民族灵魂的图腾,任何脱离历史辩证法的妄自评判,都难以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同时也检验着评判者的分量。
诗人毛泽东让我们领略了诗词的张力和理想的力量。
诗意人生
- 482文章
- 10万总阅读
橘子洲感怀
http://img.mp.sohu.com/upload/20170614/bfccd1ea92614c7197328c59b139e577_th.png
橘子洲感怀
橘子洲头美景多
无限风光湘江游
江山如画醉远客
伟人英名万古留
湖南长沙橘子洲位于长沙市湘江中心,是湘江中最大的名洲,由南至北,横贯江心,西望岳麓山,东临长沙城,四面环水,绵延数十里,狭处宽约40米,宽处约140米,形状似一长岛,是长沙重要名胜之一。
凝望着滔滔北去的湘江之水,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在长沙橘子洲头挥笔写就脍炙人口的《泌园春.长沙》,抒发了心忧天下,济世救民的壮志豪情。
http://img.mp.sohu.com/upload/20170614/acb412d306fa432c8c01e1cd19b5f902_th.png
夏日来到橘子洲,站在毛主席硕大的半身雕像前,仿佛看到毛主席青年时代的壮志豪情。“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园春.长沙》创作于毛主席32岁时,是其经典的代表作之一。1925年深秋,毛主席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的美丽自然景色,联想到当时的革命形势,一时感慨,写下了这首名词。通过对长沙湘江两岸秋景的描绘,以及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一气呵成,抒发了毛主席对国家命运的感慨,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在毛主席雕像前的碑文上读了该词,顿觉意气奋发,心情舒畅,豪情满怀。
http://img.mp.sohu.com/upload/20170614/faf750262f4a453e85511fd1bd24e793_th.png
壮哉!湘江之水滚滚流,一代英豪佳句留。
壮哉!橘子洲头,抒景秀,湘江之水万古流!
壮哉!红日东升,霞光照,强国之梦,有奔头。
我泱泱中华大国,五千年灿烂文化,人才济济,精英璀灿,群星闪烁,定能不负众望,万众一心,创造奇迹,让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游览结束,回望橘子洲,芳草青青,橘树苍翠,百花争艳,枫叶火红,桃红柳绿,苍松挺拔,曲径通幽。
http://img.mp.sohu.com/upload/20170614/245810dab2b94fefb9c189b43817a8c2_th.png
湘江之水浩浩荡荡,在太阳的辉映下,波光粼粼,风平浪静,波澜不惊,游船漂荡,心旷神怡。极目远眺,杜甫草堂,欣然在目,与橘子洲遥相呼应,古色古香。让人追忆一代诗圣杜甫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烈烈情怀。
再见!橘子洲,无限风光万古留,主席诗词抒景秀,一代天骄写春秋,橘子洲头风流在,何时再游橘子洲?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