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福州古村之长柄村(马尾区亭江镇)

(2014-12-26 17:05:08)
标签:

长柄村

马尾区亭江镇

铁冶场

朱子祠

分类: 老福州的记忆之晋安马尾

福州古村之长柄村(马尾区亭江镇)

福州古村之长柄村(马尾区亭江镇)


福州古村之长柄村(马尾区亭江镇)

福州古村之长柄村(马尾区亭江镇)

福州古村之长柄村(马尾区亭江镇)

福州古村之长柄村(马尾区亭江镇)

福州古村之长柄村(马尾区亭江镇)

福州古村之长柄村(马尾区亭江镇)

福州古村之长柄村(马尾区亭江镇)
        亭江镇长柄村临江背山,风光旖旎,东接英屿,西界象洋,占地面积2.3平方公里,104国道贯穿村前,交通便捷,出入方便。步入村口侨胞捐建的石雕牌坊,是一条宽敞整洁的水泥村道,两旁分布着一座座花园式洋房,鳞次栉比,星罗棋布,据村里的老人介绍,自清代咸丰、同治年间起,长柄就有许多村民漂洋过海到国外谋生,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更有许多村民到美国发展,村里常住人口仅1200多人,旅居海外的侨胞却有近6000人,因此有“小美国”之称。
福州古村之长柄村(马尾区亭江镇)

福州古村之长柄村(马尾区亭江镇)
        长柄村历史悠久,唐时属闽县合浦里,宋、元时属合浦北里,明万历后改属合北里,旧名龙柄,亦称龙津,因宋时为冶铁之所,故又有“铁冶场”之称,占地面积约6700平方米。《福州百科全书》记载:宋代冶铁遗址,在龙径溪旁,遗迹尚存,占地约七千平方米,今辟为农地,二十世纪80年代,仍可随地可捡到铁渣。铁渣沉重而坚硬,为研究当时的冶炼技术提供了实物资料。在冶铁场附近,丘地茂林,溪山清静,朱熹曾在此间授业,留下摩崖石刻“燕堂”、“得月潭”、“跃龙津”。

        铁冶场即鼓铸处,指鼓风扇火、冶炼金属、铸造钱币的场所,“冶”、“场”是宋代矿产区的生产单位。由于铁冶兴盛,宋代设置了一整套管理机构,根据各地矿冶业的规模大小,通过设监、务、冶、场、坑进行管理,重要矿区或冶铸中心设“监”和“务”。“监”是主监官驻地;“务”是矿冶税务所或矿产收购站,可见他们是从事管理、收税和征集工作的。生产单位有“场”、“坑”和“冶”。“场”是采矿场;“坑”是矿坑,每个“场”可管若干个“坑”;“冶”是冶炼工场,一个“冶”所需矿石往往由几个“场”供应。设监之处必有冶,设务之处多有场。北宋时全国铁冶有四监、十二冶、二十务、二十五场。因铁冶场既烹且烁,炉旺鼎沸,技术性强,危险性大,冶工为求保佑,在铁冶场旁建炉铁尊王庙,供奉炉神,后圯,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冬,当地乡坤杨行坚、杨运豪、林亨珍、杨运铭、杨运珍、陈贞煜、杨有典等捐资重建,至今犹存。
福州古村之长柄村(马尾区亭江镇)

福州古村之长柄村(马尾区亭江镇)

 

福州古村之长柄村(马尾区亭江镇)


       《闽书》记载,宋绍熙五年(1194年),宁宗即位,次年宣布“禁伪学”,朱熹避伪学之禁,至闽县合浦北里铁冶场讲学。民国《福建通志》记载:“铁冶场,在龙径溪旁,宋时鼓铸处。朱文公以伪学禁,遁迹至此,为郑庸斋、梁汝昌书以‘燕堂’、‘跃龙津’。”清四川夔州知府王有树在《龙津书院祀典记》中记载:“吾里龙柄,宋之铁冶场也。自绍熙五年(1194年)伪学之禁兴,紫阳朱夫子避地居此。”朱子祠既纪念朱熹,也兼作学堂,故取朱熹“跃龙津”题刻改称“龙津书院”,一方面招收当地童生就读,一方面供文人读书,士子温书赴考。祠前为稻田,龙迳溪由此流过。祠内主祀朱熹,两旁以梁均和郑文遹配祀。清康熙五十七(1718年)至六十一年(1722年),汉军正红旗人吕犹龙任福建巡抚期间,对朱子祠十分重视,他上书朝廷获批,拨附近的怡山院渡(也称亭头道渡)税银给朱子祠,作为春秋二季的祀典费用,同治四年(1865年),定每年集钱三千为祀典费用,此制度一直保持到清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