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古村之天水村(仓山区盖山镇)

标签:
天水村仓山区盖山镇赵匡胤赵氏族谱 |
分类: 老福州的记忆之仓山长乐 |
宋皇室“鼎分三派”太祖、太宗、魏王各领族裔一支。赵匡胤庙号太祖,该支便被后人尊为“太祖派”;匡义(因避帝讳更名光义)即宋太宗,遂称该支为“太宗派”;秦王光美,死后39年仁宗即位,被追封为魏王,故其后人便称为“魏王派”。三派玉牒都是十四字,宋太祖亲写御书并立遗嘱:“吾族无亲疏,世世为缌麻”。魏王派十四字是:德、承、克、叔、之、公、彦、夫、时、若、嗣、次、古、光。十四字用完又从头重复。
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赵家子孙也出了不少名人。祠堂上挂着不少“进士”牌匾,正中则高高悬挂着三块匾,分别是赵在田、赵新和赵振声三个人的。赵在田是清嘉庆年间的著名文人,曾授翰林院编修,晚年任福州鳌峰书院山长(主持),死后奉旨入乡贤祠。他的弟子赵新是我国最后一任册封琉球王正使,并著有《续琉球国志略》两卷。赵振声则是清咸丰年间的进士,同治年间钦命翰林院检讨。现在的赵家子孙从事各行各业的都有。皇族后裔的身份已经淡到不可捉摸,也许只有在回乡祭祀的时候,他们才会突然想起,原来自己的身上流淌着皇族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