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镇嵩口之古街(永泰县嵩口镇)

(2014-10-28 15:47:13)
标签:

嵩口古镇

古码头

千年古街

德星楼

分类: 老福州的记忆之闽清永泰

古镇嵩口之古街(永泰县嵩口镇)

 

古镇嵩口之古街(永泰县嵩口镇)
        嵩口地处四市五县水陆交通要冲,早在南宋时期就已发展为小集市,元、明时商业活动渐为繁荣,并逐渐形成赶圩习俗。民国初年,进入鼎盛时期,形成关帝庙街、土地堂、米粉街、横街、直街、下横街等街市,长约千米,计有百货、京果、鱼货、酱园、中药、饼面、锡箔、酿酒、屠宰、裁缝、理发、木材、土特产等诸多行业,大小商铺120余家,较著名的有庆昌、瑞裕、瑞兴、广大、协泰、顺茂隆、回春堂、延龄春、福聚成、胜和轩、怡和轩、振丰、大丰、康兴等。明嘉靖二年(1523年),仙游人刘信岱还在德星楼下为过往行人设立了一口提供饮水专用的古槽,上写“嵩街石槽”,落款为“仙邑刘信岱于癸末嘉月”。宣统二年(1910年),商家组织嵩口商务,后改为嵩口商会,下辖民船公会和木商公会,会址设在关帝庙街。民国五年,这里成立了全省首家乡级商会,嵩口商贸重镇的地位得以确立,成了远近闻名的人流、物流集散地。鼎盛时期,那时这里停泊的木帆船从码头沿溪边一字排开,桅杆林立,桨橹交错,绵延数千米。那时山里的李干、茶油等土特产品,通过水运送到福州,而福州的食盐、布匹等日用品,则用一叶扁舟运回。解放前,全镇有帆船五十余艘,船户八十多家,船民二百多人,外地往来嵩口的帆船亦有数十艘,皆汇集于德星楼下码头(俗称楼下潭),每当夜幕降临,嵩溪之上,桅杆林立,炊烟袅袅,渔歌唱晚,轻舟晚归,有“星楼晚渡”之誉。

古镇嵩口之古街(永泰县嵩口镇)

 

古镇嵩口之古街(永泰县嵩口镇)

 

古镇嵩口之古街(永泰县嵩口镇)

古镇嵩口之古街(永泰县嵩口镇)

古镇嵩口之古街(永泰县嵩口镇)

        德星楼建于明嘉靖年间,至今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楼分三层,气势雄伟,前临大樟溪如玉带环珮,旁伴大榕树生虬枝盘曲,山光水色,美不胜收。清代某文人登临远眺,赋诗一首:“德星高阁傍幽溪,金碧交辉射紫蚬。四角斜邀明月照,三层上与白云齐。曾期列宿群贤聚,讵羡清风八咏题。此地登临多过客,千秋双渡伴东西。”

        德星楼的供奉着林公大使,传说林公大使名叫林惠,是永泰汤埕人,南宋末年,元兵入侵,在民族英雄文天祥号召下,林惠与兄弟林显、林应毅然加入抗元大军,战死后林惠的首级不见了,身体却出现在嵩口的楼下潭,为祭祀他所建的楼也因此得名“得身楼”,久而久之就成了“德星楼”,在每年的正月民众都要举行林公大使出巡的“迎神”活动。

古镇嵩口之古街(永泰县嵩口镇)

 

古镇嵩口之古街(永泰县嵩口镇)

 

古镇嵩口之古街(永泰县嵩口镇)

 

古镇嵩口之古街(永泰县嵩口镇)


古镇嵩口之古街(永泰县嵩口镇)

古镇嵩口之古街(永泰县嵩口镇)

古镇嵩口之古街(永泰县嵩口镇)
      

古镇嵩口之古街(永泰县嵩口镇)

古镇嵩口之古街(永泰县嵩口镇)

古镇嵩口之古街(永泰县嵩口镇)

古镇嵩口之古街(永泰县嵩口镇)


古镇嵩口之古街(永泰县嵩口镇)
          在嵩口古码头前有一条笔直的印满苍苔的古街,已被岁月打磨得异常光滑的鹅卵石在脚下慢慢延伸,两旁的门楼已微微欹斜,大多数的店门都已关闭,只有竹编店和药店还开着门,嵩口民俗博物馆倒也有些规模,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客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