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福州古寺之青芝寺(连江县琯头镇)

(2014-09-01 22:21:17)
标签:

青芝寺

连江琯头

董应举

林森

佛教

分类: 老福州的记忆之连江罗源

福州古寺之青芝寺(连江县琯头镇)

福州古寺之青芝寺(连江县琯头镇)

 

福州古寺之青芝寺(连江县琯头镇)
        青芝寺是国内独一无二呈中西合璧、外西内中的特有建筑风格的寺院。明代开辟青芝百洞山景区的董应举解释寺名道:“因芝纪瑞,借寺标奇。”如今在山门亭上还有一幅对联:“寺产灵芝闻海外,山称百洞重江南。”

        青芝寺始建于唐贞观十五年(641年),原建在八仙岩西侧。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吏部考功郎中董应举(塘头人)辞官归里,开辟百洞山景区,把寺也迁到今址。董的好友叶向高(福清人,官至宰相)、李廷机(号九我,晋江人,官至东阁大学士)曾同住青芝读书和咏诗,留下不少摩岩石刻。董应举在《重建青芝寺疏》中盛赞青芝为“龙拏虎蹲,岩壑踊而争雄;阴豁阳收,日月留而不去。自非天作,决无此奇;必仗德心,乃成厥胜”。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兴福禅师增建了大士殿(后殿)、梅花楼。大士殿双坡顶,单层木构,面宽三间,深5柱,殿前两侧建钟鼓楼,悬山顶,木结构双层,雕刻精致。

        青芝寺外观呈西式楼房,采用西方立方体的建筑轮廓和穹窿窗户轮廓,材料也由砖石木结构代替传统的木构架承重方式,外墙底部用方整石块砌至1.6米,上面用青砖砌成,宽四扇三间,深五柱二间,双坡顶。大门两边分立两方碑刻,左为《扩建青芝寺碑记》,右为《大清嘉庆癸卯年(1783年)二月吉旦立》碑,可惜历经风雨沧桑,大部分的字迹都已风化脱落,模糊不清。
福州古寺之青芝寺(连江县琯头镇)
        大殿的中央设有高座佛龛,供释迦牟尼及阿难、迦叶二尊者,皆由林森在南京雇用能工巧匠用楠木雕刻,尤其是释迦牟尼是一整块特大楠木精雕而成,肃穆慈祥,与东觉岩下的“白玉佛”、大士殿供桌上的“特大竹节灵芝”合称“青芝三宝”。

        民国十二年(1923年),刚担任福建省主席三个月的林森在“倒林拥萨”风波中下台,应挚友、琯头绅士、琯江徵社发起人林焕章(曾任厦门公安局长、福清县长等职)之邀来游青芝,夜宿青芝寺左侧“梅花楼”(徵社社址),并结识住持觉非(台湾新竹人,1911年由南洋渡海至青芝,遂驻锡于寺,1939年圆寂)、徵社陈彦超等,因羡青芝胜景,遂购地筹建别墅“啸余庐”,并自号“青芝老人”,民国十五年(1926年),在南京筹建中山陵的建设部长林森返回青芝山,委托蒋源成营造生冢,定名为“参议院议长林森藏骨塔”。民国二十年(1931年)大雄宝殿(前殿)毁于火灾。二十一年(1932年),新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委托林焕章、陈彦超等人筹建,并亲自设计建筑图案,在南京雇请江浙一带能工巧匠,将有千年树龄的整棵楠木雕刻成大雄宝殿五尊佛像,二十二年(1933年),林森返闽祭祖,重返青芝寺,楠木佛像也同时上山贴金安放。二十三年(1934年),一座新颖独特、中西合壁的大雄宝殿建成。事后,林森、福州《建言报》社长林雨时与土木领班人还于寺前合影。

        1984年10月,界修法师从中国佛学院毕业后住持青芝寺,得港澳等同胞赞助,于翌年刷新殿宇,扩建客房、僧舍、斋堂等。1990年,界贤法师应界修法师之邀前来住持青芝寺,先后盖起大悲阁、选贤楼、玉佛阁等,寺院建筑面积扩大到1700平方米,规模居全县寺院之首。

福州古寺之青芝寺(连江县琯头镇)

 

福州古寺之青芝寺(连江县琯头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