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芝山位于连江县琯头镇西侧,相传古时以多产青色的灵芝瑞草而得名,又因层峦迭嶂之间天然岩洞环套节连,奇石怪岩千姿百态,有“山一而洞百”之说,故又名“百洞山”。 青芝山与琅岐岛隔江相望,为福建省五大名山之一,其最高峰“莲花峰”海拔150米,形似初放的莲花,登上峰顶,东临闽江口,马祖隐现,西朝八仙岩,如浮云海。
青芝百洞山风景区由青芝、闽海观日、青峰、龟山四个景区组成,面积11.37平方米。山上有一湖、二室、二台、四泉、五峰、十洞、三十九石、四十四岩等108景。一湖即敖湖;二室为石室、定光石室;四十四岩以猴抱桃、八仙岩、三友岩为最;十洞以九曲联珠洞、星窝洞、蝙蝠洞、五曲洞为奇;三十九石以蛤蟆上山、杜鹃泣月、三玉蟾为胜;四泉以琴泉、翠壑、泽泉为美。

青芝山第一亭,亭联撰“初地引人徐入胜,好山一望已开怀”。



青芝山两间石室之一的“鳖岩石室”。


青芝山半山亭,“半山亭”三字为清末太子太傅陈宝琛所题。柱联“莲岫耸奇观,喜百洞垒垒,从此振衣绝顶;此门留战绩,叹大江滚滚,更谁击楫中流”。

董公祠,连江县文物保护单位,始建年代不详。祠为纪念青芝山开山鼻祖董应举而建。据说董应举1612年被宦官魏忠贤排挤,贬官回乡闲居,落职后与其子鸣玮致力于开发青芝山,募资建设寺庙,使得百洞山渐成一方名胜。
董应举(1557-1639年),字崇相,号见龙,闽县龙塘堡人(今琯头镇塘头村),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先后任太常少卿、右副都御史,官至工部右侍郎兼户部侍郎。当地人称之为“董侍郎”。明史有传,评价称:“应举好学善文。其居官,慷慨任事;在家,好兴利捍患。比殁,海滨人祠祀之”。




蝙蝠洞名列青芝百洞之首,外敞内深,据传明朝年间洞内蝙蝠成群,栖息其中,傍晚时分倾巢而出,铺天盖地,蝙蝠洞由此得名,洞口还有篆额的“蝙蝠洞”三字。据考证,很久以前此洞处于河谷地带,经过长期物理、化学分化及岩石受重力作用的影响,原先这些处于河谷之上的大岩石相继滚落河谷,相叠成形。洞内深幽曲折,流水潺潺,洞长达百米,最宽处五米,可容纳二、三百人,攀过全洞要经三光三暗,九曲迂回,方达洞顶。
蝙蝠洞西有“达摩履”,传说梁大通六年,达摩祖师踏一根芦草渡江到嵩山少林寺,仅剩一只鞋在足,另一只落在青芝百洞山。





东觉岩,青芝山三宝之一白玉佛存放地,白玉佛,青芝三宝之一,为1932年林森任国府主席时,为西藏活佛九世班禅所赠。1933年由海军部长陈绍宽派“永瑞舰”专程送回福建,安放于青芝山东觉岩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