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福州古村之横屿(晋安区鼓山镇)

(2013-12-31 15:07:27)
标签:

旅游

分类: 老福州的记忆之晋安马尾


福州古村之横屿(晋安区鼓山镇)
    距今约5000年前,福州处在新石器时代,大部分地域仍是一片海湾,露出水面的,不过聊聊数山,当时的东郊有多个以“屿”为名的岛屿,有竹屿、横屿、前屿、后屿,合称“竹横前后屿”。大约1800年前,海面下降,沧海桑田,东郊成为一片湖沼。隋唐以后,这里更淤为田园,宋《三山志》载:竹屿、横屿在“瑞圣里”,前屿、后屿在“鼓山里”,皆属当时郊区“十二乡三十七里”行政区内。

    横屿村有安铺、西边、上社、湖重、直街、拥上、东村、东头、船尾九个自然村,村民的住宅是见缝插针、密密麻麻,村村之间小车也难过,走进横屿村好似进了八卦阵。晋安新城鹤林片区横屿组团规划总面积4972亩,包括岳峰镇的鹤林、竹屿村,鼓山镇的潭桥、横屿村共四个行政村,8916户。鹤林、潭桥为一期,拆迁已结束,竹屿、横屿为二期,拆迁正在进行中。村中四处墙上是红漆写的“拆”字(或是“征收”),很多大门已经贴上封条,有上千年历史的横屿村或将于不久于世,我用相机记录下拆迁前横屿村最后的记忆。

福州古村之横屿(晋安区鼓山镇)

    横屿村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象山大庙。象山大庙全称为“道教宏山横屿象山大庙”,主祀白马尊王。庙宇占地2000多平方米,开有三个拱状大门,正门的门额上镶嵌着两方石匾,上直书“柳公遗爱祠”,下横书“宏山古迹”,左右两边的门楣上分别刻有“青天”、“白日”四个大字。“遗爱祠”一般是当地村民感念某乡贤名宦恩德,自发为其修建的专祠,“青天”、“白日”也是夸他拥有高洁的品德,如唐朝韩愈在《与崔群书》中所说:“青天白日,奴隶亦知其清明”。只不知此处的柳公指的是谁。

    大庙的立面原本砌有一层砖墙,墙上涂抹着厚厚的一层石灰,因岁月的洗礼,早已斑驳泛黑。尖顶上镶着一颗五角星,门额位置上写着“福州横屿小学”六个扇形大字,两方石匾就被掩盖在石灰下,铲去石灰后,两方石匾这才重见天日。进入大门,依次是前廊、戏台、戏楼、拜厅、大殿。戏台是民国十七年(1928年)修缮,大殿是宋代的遗存,支撑着大殿的是二十多根或圆或方的立柱,下部是三四米高的石柱,上方再辅以木柱,将大殿烘托得又高又大,宽敞明亮。

    在本次拆迁前,这原本只是座乡境的庙宇,并不为外人所知,2012年3月有村民发现文革时涂抹在柱子上的石灰有些剥落,索性将其刮掉,赫然露出“前宋乾道六年庚寅岁八月十三日经始”的字样,“乾道”是南宋孝宗的年号,乾道六年即公元1170年,距今有840多年,“经始”即“开始营建”、“开始经营”的意思,《诗·大雅·灵台》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可见大庙始建于该年,能够留存至今,极为珍贵。

    在“前宋乾道六年”石柱旁还有一根石柱也极为重要,石柱上刻着“大元至元二十七年庚寅八月十二日翻盖”的字样。大元至元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年号,至元二十七年,即1290年,离南宋端宗福州登基、蒙古铁骑占领福州仅仅过了十四年,远离战火硝烟的横屿村村民对大庙进行了翻盖。此外,村民们还将其他的石柱剥开,发现了十几处石刻,分别是“生父母捨”、“陈佛生为考妣捨”、“郑悌为恩友捨”、“进士林公捨”、“杨百一娘捨”等捐赠石柱的字样。

    象山大庙是横屿村村民的精神寄托,随着横屿组团拆迁进程的加快,作为非文物保护单位的它,前景堪忧,命运多舛,希望有识之士多加呼吁,希望有关部门引起重视,能将它升级为文物保护单位,原样保留,不要给子孙后代留下遗憾。

福州古村之横屿(晋安区鼓山镇)

福州古村之横屿(晋安区鼓山镇)

福州古村之横屿(晋安区鼓山镇)
    象山书院于1934年创建,书院依山而建,正堂开三间,长、宽均2丈许,近呈正文武有。小巧清幽,堂后有文昌阁,山岗陡峭,无楼自成阁。”解放后,在书院右旁将古庙改造为完小,除了横屿的小学生,还接纳了附近的鳝溪、园中、东山、湖塘等村的高年级学生。前任副省长张家坤上世纪五十年代毕业于该校。

福州古村之横屿(晋安区鼓山镇)

福州古村之横屿(晋安区鼓山镇)

福州古村之横屿(晋安区鼓山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