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自由飞翔
自由飞翔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040
  • 关注人气:28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福州的记忆之陶淑女子学校

(2013-05-23 18:54:45)
标签:

校园

分类: 老福州的记忆之仓山长乐

  老福州的记忆之陶淑女子学校

老福州的记忆之陶淑女子学校

    陶淑女子学校位于岭后路11号(福建师范大学仓山校区内),本处校舍为福建师范学院艺术系使用(后为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美术学院)。陶淑女子学校建筑布局紧凑,其中教室楼、宿舍楼、教堂通过半地下通道及走廊相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教学楼对面为独立的办公楼,与教学楼形成一个三面围合的院落。
老福州的记忆之陶淑女子学校

老福州的记忆之陶淑女子学校

老福州的记忆之陶淑女子学校

老福州的记忆之陶淑女子学校

老福州的记忆之陶淑女子学校

老福州的记忆之陶淑女子学校
    陶淑女子学校教堂,巴西利卡式平面,高度相当于普通建筑两层,下有地下室,上为木三角桁架小青瓦屋顶。教堂正面山墙朝北,立面设计成两层,横向三开间,每开间设两个哥特式尖券窗;中央开间略大,下层出哥特式小抱厦,上层为两个哥特式尖券窗夹圆形玫瑰窗,未设山花。教堂南侧突出为圣坛,设置彩色花窗。

    (仓山老洋房的详细介绍请上福州老建筑网http://www.fzcuo.com/查询

附:陶淑女子学校历史

    陶淑女子学校创建于同治三年(1864年),英国圣公会(也译作安立间教会)在英国领事协助下,租用乌山弥陀寺部分房间创办女子小学校,通称“安立间女学堂”。光绪四年(西元1878年)夏,圣公会非法占用寺产建造西式校舍,周边居民闻讯前来交涉,遭教士辱骂,群情激愤,将建筑中的校舍拆毁,并纵火烧毁旧租房两间(此即有名的“乌石山教案”),学校停办。光绪八年(1882年)安立间女学校迁至仓山下渡东窑,租用原大东电报局楼房作临时校址,俗称“旧电线书斋”。光绪廿五年(1889年),英国差会任命在榕传教的“远东妇女教育促进会”成员朗彼息女士为校长,负责募款购地筹建新校舍。光绪廿八年(1903年),岭后山校舍部分落成,定校名为陶淑女子学校(Do-seuk Girls' School,该校名为福州话音译,用“罗马字”拼音书写,这种命名方式在近代教会创办的事业中是很罕见的)。
  民国三年(l914年),陶淑女子学校增设两年制初中;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增设两年制高中。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初、高中均改为三年制,更名为“陶淑女子中学”,附设小学部和幼稚园。
  民国十六年(1927年),福州爆发“反文化侵略收回教育权”运动,陶淑女子学校主动妥协,朗彼息辞职,由国人黄求恩女士出任校长,将《圣经》改为选修课。
  抗战爆发,陶淑女子学校于民国廿八年(1939年)内迁古田。三十年(1941年)再次北迁崇安,与三一中学联合办学,称三陶联中,由三一中学高中部主任薛平西先生出任三陶联中副校长兼陶淑女中校长。三十三年(1944年)再次分立,郑珍珠女士接任校长,期间学校又曾迁至闽侯都巡乡并再迁古田。
  抗战胜利后陶淑女子学校迁回岭后路原址。1951年,陶淑女子学校由政府接办,并与
鹤龄英华中学、华南女子文理学院附属高级中学合并,称福州第二中学,即后来的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1954年迁往寻珍女子初级中学旧址。本处校舍为福建师范学院艺术系使用(后为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