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福州的记忆之陶淑女子学校

标签:
校园 |
分类: 老福州的记忆之仓山长乐 |
附:陶淑女子学校历史
民国三年(l914年),陶淑女子学校增设两年制初中;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增设两年制高中。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初、高中均改为三年制,更名为“陶淑女子中学”,附设小学部和幼稚园。
民国十六年(1927年),福州爆发“反文化侵略收回教育权”运动,陶淑女子学校主动妥协,朗彼息辞职,由国人黄求恩女士出任校长,将《圣经》改为选修课。
抗战爆发,陶淑女子学校于民国廿八年(1939年)内迁古田。三十年(1941年)再次北迁崇安,与三一中学联合办学,称三陶联中,由三一中学高中部主任薛平西先生出任三陶联中副校长兼陶淑女中校长。三十三年(1944年)再次分立,郑珍珠女士接任校长,期间学校又曾迁至闽侯都巡乡并再迁古田。
抗战胜利后陶淑女子学校迁回岭后路原址。1951年,陶淑女子学校由政府接办,并与鹤龄英华中学、华南女子文理学院附属高级中学合并,称福州第二中学,即后来的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1954年迁往寻珍女子初级中学旧址。本处校舍为福建师范学院艺术系使用(后为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