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了一场约会,跑步的时候您会想些什么——校园故事传真(88)

(2020-01-09 15:17:13)

为了一场约会,跑步的时候您会想些什么

——校园故事传真(88

 姚跃林

    20181113日傍晚,校园电视台举行首次访谈直播。我是受邀的第一位访谈嘉宾,接受了主持人、校学生会主席陈昕同学的50分钟采访。节目被同步直播到部分教室里。访谈的最后一个问题是:“每天傍晚在路上见到您,不是在去操场的路上就是在从操场回来的路上,跑步似乎成了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您能跟我们分享一下跑步的时候您都会想些什么吗?在坚持跑步的过程中有什么意料之外的收获吗?”这问题无法有效回答。跑步时我既不能不想什么,而想什么也往往并非自己能够控制。我记得当时我说了这个意思:跑步本应从容享受,但遗憾的是我不得不想一些与跑步、享受甚至和自己无关的事。形在跑步,神还在工作。也只能如此,还能怎样?

    元旦晚自习,我在高三8班督修,课间遇到张同学,他笑着对我说:“校长好!听说您对我不太满意?”我说:“谁说的?怎么个不满意?”他说:“因为我上课没带试卷。”我说:“这难道不是事实?但谈不上不满意,我也没说‘不满意’,只是我们对你有更高的期待。”那天我在他们班听课,老师讲评试题,让他回答问题,他拿起同位的试卷作答,下午正好开质量分析会,我在会上点到了这件事,大概他们老师说他了。他又问:“我马上要到清华去参加学科营活动,校长有学长的联系方式吗?”我说:“有。这样吧,明天傍晚6点半你到我办公室,我要和你聊聊,顺便帮你联系学长。”他说:“好,谢谢!”这以后直到第二天谈话结束,和他晤面就成了我心中最重要的事,生怕因故失约。

    第二天下午第3节课我去观摩了一节班会课,没想到本应450分结束的课延续到了520分,回到办公室已是535分,要不要例行跑步就有点犹豫。平时没事,晚点没关系,今天有约,时间就有点紧张。踌躇再三还是决定先去跑步。天气很好,何况还有点时间。然后更衣换鞋一路跑至操场。一边跑一边计算时间,精确到每分钟。总有一种紧张感和焦虑感,跑得不轻松。因为听课“失算”,便决定较平日少跑2圈,放弃最后的放松性步行。跑到第6圈时已快到610分,算来算去时间有点紧,虽然吃饭只要5分钟。因为浑身大汗,便到看台下面的洗手间换衣服,心里矛盾着:是去吃饭还是让太太带饭,我先回办公室?又觉得抓紧点也许还赶得上,带饭等会儿也没办法吃,麻烦!换好衣服拎着包就走,又回头拉了一下腿。太马虎潦草,右膝盖后面的肌肉被拉伤了,疼了一个星期。离开操场时又感觉没把握,于是给同事打个电话问6点半他会不会在办公室,听得出来语气中有些不确定,我说“没什么事”。挂上电话同事又打来电话说另一同事已吃过饭,会在办公室。我赶忙给那位同事去电说:“6点半我约了位同学,您提前在走廊等一下,让他先到您办公室坐会儿,说我稍迟点。”交待完便觉大为轻松,仿佛彩票中了大奖。

    匆匆吃了几口,连餐盘也交由太太代送,便从前门一路快走到办公室,一边开门一边喊在旁边办公室的张同学,我看了一下手机,时间正好跳到631分,总算没有失约!其间,刚走出食堂,接到同事电话,张同学已在他办公室,让我别着急,我突然有一种稳操胜券的快乐感。如约,我和他聊了半个小时,帮他联系在清华就读的附中校友,送了他一本我的演讲录《让教育更加尊重生命》,给他题写了一句话:“用奋斗成就幸福的平凡人!”在两年多前的校庆讲座中,因为他现场回答了一个问题,我也送了他一本书。

    送别。电梯门关上。如释重负。心头涌上一种幸福感。

    跑步的时候,你的心总有一种被什么拴住的感觉,总是那么着急。

    两天后的周日傍晚,我在草场跑到第5圈时,看到操场入口处有两位家长模样的人和我打招呼,我边跑边回应。跑到第7圈时,男的说:“校长,等您跑完后我有事找您。”后两圈,我人围着操场转,但神就绕着他的话转了。跑完第8圈后直奔他们过去,一问原来他们是老师家属。给我出了道难题是我绕了两圈也没想到的。于是兴味索然,告别后便离开了操场。

    有一个疑问我太太问我无数次,往后还会问,这就是:“你在想什么?”我承认,九成是想别人的事。

 

附:一条微信朋友圈

    阅读卢梭、怀特海、杜威等教育家的著作我有一个感受:理想在独自前行,无法改变坚硬的现实,从来如此;但理想如果消失,则现实会令人窒息。因此,理想因希望而使人生活在平行宇宙里且亦可幸福。

    教育即影响。在校电视台首次访谈直播后,主持人、校学生会主席陈昕同学写了《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与姚校长畅谈后有感》。漫步校园,所见皆知音。这难道不算幸福?

http://www.xiadafz.com/Item/13396.aspx

(原文链接自厦大附中官网)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与姚校长畅谈后有感

 

    “自立立人,自达达人。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访谈后,我的脑海中一直浮现着曾国藩先生的这句话和姚校长慈蔼的面容。在五十分钟的节目中,他一直在无形地传递着这样的理念——用博大胸怀与悲悯情怀立世,以不懈奋斗与坚定信念致福。

     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谈到“生活中的感动“时,表现出的身为附中人的幸福感。我们谈到马老师的背影,谈到小女孩站在窗外看妈妈的背影,谈到附中学子做操的背影……不知不觉中,竟谈到“快乐每一天,幸福一辈子”的命题。当然,这些背影的背后,是背影的见证者,姚校长。北宋教育家程颐说过:“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以术驭人者,人以以术而待。”付出真心,自收获真情,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姚校长一直深受爱戴的原因之一。

     我们还谈到了附中以及教育理念这样一个深刻话题。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万物皆有竟时,但教育却可以做到代代相传,薪火相耕。为课堂删去繁冗、删去机械、删去刻板、删去冷漠无情,是附中教育者们一直致力的减法;为教育注入思想、注入人性、注入灵魂、注入爱与温暖,也是他们一直在探索的有益的加法。正因如此,附中才能在应试与德育、美育的天平上找到平衡,附中学子也得以走得更优雅从容。

     “从游”是清华老校长梅贻琦眼中师生关系最自在的状态,他把学校比作水,师生比做鱼,“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从坚持教育理想,到坚持写作、跑步,坚持记录美好,姚校长用自身的努力为我们树立了从游的榜样,从他身上,我们学会了“坚持”与“热爱”。这也是本期访谈最重要的意义——传递一个向善向上的生活理念,营造一个足以“从游”的氛围。

      相信未来,附中电视台也会越办越好,越来越成熟。我也会一直记得,在20191113日星期四的夜晚,与一位智者的一场如此酣畅淋漓的谈话。(高二九班 陈昕)
为了一场约会,跑步的时候您会想些什么——校园故事传真(88)

为了一场约会,跑步的时候您会想些什么——校园故事传真(88)

为了一场约会,跑步的时候您会想些什么——校园故事传真(88)

为了一场约会,跑步的时候您会想些什么——校园故事传真(88)

为了一场约会,跑步的时候您会想些什么——校园故事传真(8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