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外滩16号 外滩的“希腊神庙”

(2017-03-13 09:14:08)
标签:

杂谈

外滩16号 外滩的“希腊神庙”

外滩16号 <wbr>外滩的“希腊神庙”  外滩16号,原台湾银行,现招商银行。建成于1927年,建筑师:德和洋行。建筑风格:简化的希腊神庙风格。地址:中山东一路16号。
外滩16号 <wbr>外滩的“希腊神庙”

  1927年的外滩分外热闹。英文《远东时报》六月一篇关于外滩新一轮巨变的报道中提到,几乎每个商业或住宅区都在兴建办公楼,公寓楼或者商店。照此速度下去,不久上海就会出现一条黄金商业街”

  文中列出的外滩新厦包括刚竣工的16号台湾银行。在这条远东华尔街上,16号并非最雄伟的银行建筑,但其希腊神庙风格的外观独一无二。
外滩16号 <wbr>外滩的“希腊神庙”
 与雅典帕特农神庙相比,这座矗立于外滩的神庙的雕饰简素了许多,但却有自己的特色。
外滩16号 <wbr>外滩的“希腊神庙”

正立面爱奥尼克柱头两端照例应是状如发卷的曲线涡卷,这里却改为直线勾勒的回纹图案,十分别致。

外滩16号 <wbr>外滩的“希腊神庙”  同济大学钱宗灏教授发现这在外滩不是孤例。27号怡和大楼(1922年)和12号汇丰大楼(1923年)都有这种富有东方色彩的回纹装饰柱头。而三座大楼又是由三家建筑事务所设计的,说明这个创新的细节并非个人发挥,而是20世纪20年代上海的一种设计潮流。
外滩16号 <wbr>外滩的“希腊神庙”
外滩16号 <wbr>外滩的“希腊神庙”

外滩16号 <wbr>外滩的“希腊神庙”

大楼原为一座东印度式假4层砖木建筑,曾属英资汇丰银行,由著名的玛礼逊洋行建造。长期租借在此的日资台湾银行洽购成功后,于1924年拆除原楼,聘请英商德和洋行设计了这座新楼。

外滩16号 <wbr>外滩的“希腊神庙”  台湾银行是一家日本官商合办的银行,甲午海战台湾割让后于1899年开设,总行在台北,1911年成立上海分行。该行在日治时期一直扮演发行台湾银行券的关键角色。1945年二战结束,大楼由中国农民银行使用,解放后上海市工艺品进出口公司曾长期在此办公。
外滩16号 <wbr>外滩的“希腊神庙”
  1998年招商银行在16号开设外滩支行,大楼重新成为一间忙碌的银行。
外滩16号 <wbr>外滩的“希腊神庙”  
外滩16号 <wbr>外滩的“希腊神庙”

这座矩形建筑与古典时期供奉神像的希腊神庙一样,由巨大的石柱环绕,气势非凡。

外滩16号 <wbr>外滩的“希腊神庙”
外滩16号 <wbr>外滩的“希腊神庙”
外滩16号 <wbr>外滩的“希腊神庙”
外滩16号 <wbr>外滩的“希腊神庙”  在热闹的1927年,列柱环绕的16号大楼加入了外滩,左侧是状如法国凡尔赛小特里阿农宫的华俄道胜银行,右为字林西报颀长的文艺复兴风格大楼。这座外滩唯一的希腊神庙与左邻右舍,与这条黄金天际线上其他形形色色的建筑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我的博文采用了乔争月《外滩建筑系列》内容。博文标题也采用了乔争月原文标题。谢谢乔争月老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