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河(8) 苏州河河口的三座老桥

标签:
房产 |
苏州河(8)
苏州河河口的三座老桥


蜿蜒绵长的苏州河,河段全长53公里,河道平均宽度45米。苏州河上桥梁的变迁,其节奏恰恰配合着上海这座城市的脉动。翻开厚重的历史,鸦片战争前,苏州河上桥梁仅有重建于康熙十一年(1672年)的三洞石闸,闸上有桥可通行人,所以被称为老闸桥(今福建路桥处)。300多年前的这座老闸桥,就是吴淞江上最初的桥了。除此之外,两岸来往都靠船摆渡。
1845年英租界在苏州河南岸建立。1856一个名叫威尔斯的英国人在外摆渡上建了一座木桥,来往过客是要交费过桥,桥名就叫“威尔斯桥”(下图)。后因该桥的位置在外摆渡上,上海人都习惯叫它“外摆渡桥”。1862年英美租界合并,有了工部局。工部局于1873年在威尔斯桥以东建造了一座名为“公园桥”的木桥,不再收过桥费,可以“白渡”俗称外白渡桥。
1907年拆除木桥,建成现在的钢结构桥。




苏州河第二桥乍浦路桥,建造于1927年。欧洲古典主义风格,线条流畅、生动,富有张力。

上海开埠后,美国圣公会主教蓬恩在此建造浮桥,1873年建造木桥,外国人称蓬恩桥,中国人称头摆渡桥,亦称白渡桥。当时外白渡木桥刚建成,为区别东邻的外白渡桥,故又称二白渡桥。




前一篇:苏州河(7) 河滨大楼
后一篇:苏州河(9) 苏州河上的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