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2125738330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土山湾博物馆
(2013-10-06 20:12:45)
标签:
杂谈
土山湾博物馆在徐家汇蒲汇塘路
55
号,这里原是土山湾孤儿院。土山湾作为一个整体的名词,在上世纪
80
年代就消失了。但是一条从斜桥到土山湾的“斜土路”还存在。
土山湾位于徐家汇南端,肇嘉浜在此拐弯,
1832
至
1837
年间,因疏浚河道,堆土成山,而得名,故名
“
土山湾
”
。
清同治三年(
1864
年)上海天主教耶稣会教会在这里创设土山湾孤儿院,至
1960
年结束。历时近百年。土山湾博物馆于2010年6月12日在土山湾孤儿院旧址建成并对外开放。
博物馆由土山湾旧址的三层红楼底层和玻璃幕墙的大厅组成。
现在的三层红楼是仅存的土山湾建筑。
1864
年,来自法国的西方传教士为将土山湾的土阜削平,把青浦横塘的育婴堂迁到这里,创立了土山湾孤儿院。
天主教办孤儿院目的是传教,孤儿院收养的孩童大多受洗入教。土山湾孤儿工艺院,先后收养了近万名孤儿和贫困幼童。在抚养孤儿之余,
传教士们创办土山湾孤儿工艺场,内设绘画、雕塑、印刷、木刻、金工、照相等工场。谁曾想,这个看似无意的举动,却掀开了中国近代文化史上重要一页,给无缘涉足西方的中国人提供了一扇了解西方的窗户。
著名教授朱维铮说,土山湾不仅是慈善机构还是教育机构,这个教育机构的特色,是填补了上海大学教育不足,专门教育不足,
在上海开风气之先。
它培养出来的人不是技师,
是
成
为“家”的人
,比如工艺美术学家或者是画家。
博物馆的画馆布置的极具艺术氛围,厅内墙上甚至天花板上都贴满了油画,课桌上有供速写素描的石膏像,雕塑、照片都是那些从土山湾走出来的大师们。
土山湾画馆前身为徐家汇画室,清咸丰元年(
1851
年)由西班牙人范廷左和意大利人马义谷在徐家汇创办,清同治十一年(
1872
年)画室迁入土山湾。土山湾培养了刘德斋等一批中国西洋画人才。是最早向中国人系统传授西洋画技艺的美术机构。
徐悲鸿先生把
“
土山湾画馆
”
比喻为
“
中国西洋画之
摇篮。
上图是下载的当年土山湾孤儿院画馆的老照片。
土山湾牌楼是
1912
年由土山湾孤儿院工艺院数十名孤儿经过近一年时间雕刻而成。该座牌楼曾先后参展过旧金山、芝加哥和纽约三届世博会,
1915
年底为美国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
1939
年土山湾牌楼再次露面美国纽约世界博览会后,颠沛流离历经坎坷几乎被毁。经过多方努力,命运
多舛的土山湾牌楼
终于在
2009
年
6
月从瑞典回归到中国上海。回归时牌楼已残缺不全,浙江省东阳木雕古建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历时半年,捐修土山湾中国牌楼。捐修费用达
180
万人民币
。
土山湾印书馆创办于清同治六年(
1867
年),清末民初,印书馆在引进石印、珂罗版和照相铜锌板等新技术方面走在全国最前面,是上海乃至中国印刷技术引领者。
土山湾当年生产亚洲最好的彩色玻璃。
土山湾蕴育了一代代艺术名流。其中既有直接培养的大师,如美术教育家周湘,摄影家安敬斋,画家徐咏青、张聿光,建筑师潘克恭,印刷师邱子昂,雕塑家张充仁,木雕大师徐宝庆;也有受到土山湾的陶冶,私淑成家的艺术大师,如:画家任伯年、徐悲鸿、刘海粟,广告画家杭稚英,摄影家郎静山简庆福。人才济济,绵长深远。
上图是:
1945
年,土山湾慈云职业学校与徐汇中学足球赛照片。下图是:
1944
年土山湾孤儿工艺院教职员工和孤儿的合影。土山湾,是上海乃至全中国埋藏在历史尘埃中的一段难忘记忆。土山湾历史,折射出上海的谦和坦诚、海纳百川的胸怀,也隽刻着中西文化会通与技术交融的岁月。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徐光启陈列室
后一篇:
土山湾牌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