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如犀牛


标签:
申赋渔文魏永恒画百度图片虚构鱼编致敬原作 |
中国犀牛还没有灭绝的时候,人们就一直传说着独角兽的故事。人类对于独角兽,似乎怀着一种特别的痴迷。

传说中的中国独角兽,最著名的就是麒麟了。独角长在它的头中间,肉质,颇具灵异。与西方的独角兽一样,它走路时相当小心,不肯踩死一只昆虫或一颗小草。中国人把它当成预示祥瑞的神兽。孔子诞生的那天,它就曾衔着一本玉书前来祝贺。鲁哀公十四年,它又被一个车夫捕获,孔子认出了它,不禁泪流满面,叹息说:“吾道穷矣!”于是掷笔停止了《春秋》的写作,并在两年后去世。
替舜帝执掌刑法的皋陶有一头独角兽,叫做獬豸。诉讼时,它会用角指向无理的一方,甚至会将罪该处死的人抵死。对于奸邪的官员,它会用角将其撞倒,然后吃下肚去。所以,后来执法者的帽子上,总要画上它,表明自己的公正。


可是,对待我们身旁活生生的独角兽,那就另外一回事了。国人手段之毒辣,完全不亚于那散发着幽香的“纯洁”少女。
独角的犀牛们,是一种有1吨多重的庞然大物,可是竟也有着传说中独角兽的那种羞涩与胆怯。它从不会对人主动发起攻击,只有当它陷入困境时,才会举起独角,这时,狮子、老虎都会退让三分。然而,这最好的防身利器,却为它招来了最大的杀生之祸。贪婪的人们过分地渲染了犀牛角治病的功效,并且相信用它做成的酒杯有着解毒的妙用。而犀牛角做成的工艺品,更是得到一些人变态的追捧。4个世纪前,英国国王查理五世用两只犀牛角,偿还了相当于100万美金的债务。纽约的一次拍卖会上,一件清朝康熙犀角杯竟卖出1850万元的天价。高昂的价格,折射出犀牛最终的宿命。
唐朝时,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甚至青海,都有犀牛,而到了明朝,就只有贵州、云南有了。清朝时,南方各省官员禁止民间捕猎犀牛,专由官员捕猎,他们出动上千的官兵,对犀牛狂捕滥杀。他们努力用犀牛角向上司和皇上换取更好的官位。


犀牛共有五种,都有着庞大的身体、粗厚如装甲的皮肤,同时长着一个或两个奇怪的角。其中亚洲有三种,分别是独角的印度犀、爪哇犀和双角的苏门答腊犀。非洲有两种,分别是黑犀和白犀,两种都是双角犀。双角犀是在鼻子上纵列生长着两个角,前角长,后角短。独角犀的角长在鼻尖上。
人们一直把生活在中国南方山林中的印度犀、爪哇犀和苏门答腊犀统称为中国犀牛。1916年,最后一头双角苏门答腊犀被捕杀;1920年,最后一头大独角犀牛(印度犀)被杀;1922年,最后一头小独角犀(爪哇犀)被杀。此后,没人能在中国再看到任何一头犀牛。
中国犀牛消失在20世纪初,当时战争频繁,兵荒马乱,无人在意。相传,麒麟在人类相互残杀和破坏生态时就隐而不见,在太平盛世,它会重现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