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印度豹


标签:
申赋渔文魏永恒画百度图片虚构鱼编致敬原作 |
“既含涕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理,辛夷车兮结桂旗。”《九歌.山鬼》里,诗人屈原伤感地说道,赴约的巫山女神,因为道路既阻且险,虽然所乘赤豹奔跑如飞,还是迟到了,没有见着心上人。后来,多情的神女,还有那只赤豹,成了历代画家的宠爱。
我们不知道,屈原所说的那只赤豹,是怎样的物种,不过后世的画家们,总是把它画成金钱豹。我想,在1948年亚洲豹灭绝之前,恐怕中国就少有人见过它。要是人们见过它,他们一定会认为,如此绚丽、奇诡的画面,只有猎豹才是神女的理想坐骑。元代大书画家赵梦頫就这么想的。他在《九歌图册》中,就把赤豹画成了这样一头敏捷优雅的猎豹。





我们常常能在电影里看到,埃及女王的寝宫或者欧洲君主的殿堂,会徜徉着一两只忧伤的猎豹。那是真的。5000年前,人们就开始把它们关起来,豢养成坐骑、猎犬或者宠物。印度莫卧尔王朝的阿尔巴大帝甚至一下子就圈养了数千头。凶猛的猎豹对人类却是温驯的,几乎没有袭击人的记录。
人类为了观赏或者玩弄它,从古至今,一直没有停止捕捉。可是在捕捉了之后,人们惊讶地发现,豢养中的猎豹,竟然拒绝繁殖。那位阿尔巴大帝动物园里的几千头猎豹,只有一头繁殖了后代。不知道,猎豹是否在用这种方式,发出对失去自由的抗议。所以,人们要得到它,就必须一次次地去野外捕捉。人类显然乐此不疲。猎豹的这“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只能使它的种族不断萎缩。
最后的亚洲猎豹是3只幼豹,它们在印度中央邦的巴斯特被人猎杀,时间是1948年。它们再也不会长大,它们的种族就此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