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如椋鸟


标签:
申赋渔文魏永恒画百度图片虚构鱼编致敬原作 |
谁能想到,忠贞于爱情的新西兰椋鸟竟会因一位浪荡子国王的垂青,而全族覆灭。

不知是因为它们的美丽,还是因为它们的如胶似漆,新西兰的土著毛利人,把它们当作心中的神物。毛利人中还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如果新婚的男子梦到椋鸟,妻子就会怀孕。并且会生个女孩。在举行一场盛大仪式时,部落的酋长会用椋鸟来祭祀他们的神灵。

可是——1840年,英国海军军官豪伯森率领舰队,耀武扬威的来到了新西兰。英国人迫使毛利酋长签下《威坦奇条约》,把这片土地并入大英帝国的版图。蜂拥而入的欧洲人焚烧森林,抢夺土地。失去了安身之地的椋鸟们除了悲鸣,别无他法。

而他们的神鸟,就只能默默承受自己的命运了。二十世纪初一个英国国王的来访,终于给了新西兰椋鸟最后一击。
爱德华是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长子,可是女王对他极其厌恶。年轻的爱德华在爱尔兰服役时,曾与一个女演员厮混,父亲阿尔伯特亲王特地去规劝他,回家途中,亲王不幸去世。深爱丈夫的维多利亚女王从此郁郁寡欢,并固执地认为是爱德华的荒唐害死了父亲。失去了母爱的爱德华,索性把兴趣完全转移到女人和马身上。
经过漫长岁月的等待之后,爱德华终于接替了母亲的王位。继位不久,爱德华访问了新西兰,欢迎他的人们,送给他一尾美丽的椋鸟羽毛,这个风流的浪荡子随手把羽毛插在了自己的帽子上。意想不到的是,用椋鸟羽毛装饰帽子,立刻成为风靡欧洲的时尚。

与椋鸟同时告别新西兰的,还有一种名叫垂耳鸦的鸟。不过,椋鸟是因为它的美丽而死,而垂耳鸦却是死于它的丑陋。和椋鸟一样,垂耳鸦的雄鸟也有像啄木鸟一样的喙,雌乌的喙也是细长而弯曲,它们同样形影不离地分工合作,只有在一只死后,另一只才会令觅配偶。可是垂耳鸦羽毛灰黑,“哇、哇”的鸣叫令人毛骨悚然,人们往往把它视作不祥之兆,只要看到,便立即猎杀。垂耳鸦东躲西藏,远离人类,可是随着森林被毁,垂耳鸦藏无可藏,纷纷饿死。1907年,最后一只垂耳鸦在孤独中死去。

更让人感慨的是,曾经用长矛、牙齿对抗异族入侵的毛利人,将有可能在本世纪末消亡。
这一次,杀害他们的凶手不是西方的枪支弹药,而是西方的饮食及生活方式。面对这次侵入,毛利人毫不抗拒。医学专家分析说,一个“汉堡”对毛利人的伤害要远比白人大得多。日渐肥胖的毛利人普遍患上了糖尿病,如果找不到有效治疗糖尿病的办法,如果不能回到自己本来的生活方式,一个民族就必然面临消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