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艋舺

(2020-01-01 14:22:50)
标签:

西门町

西门红楼

剥皮寮

          西门町是台北的文化中心,它见证过日据时期、影剧时期、电影时期、多元时期的繁华与兴衰,吸引了无数心怀创想的年轻人慕名到访。在八角型的西门红楼内,有展演馆、电影院及咖啡厅,是老台北的记忆宝库,新台北
艋舺
的小资圣地。

艋舺

艋舺

艋舺

艋舺

艋舺

艋舺

艋舺

艋舺


         被广州街、康定路、昆明街包围的楼廓中,有条名字惊悚的老街名叫“剥皮寮”。这块原本用来宰杀牲口剥皮制革的地方,现在是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保存了一组完整的清代历史建筑,包括石板铺设的路面,整齐划一的招牌,红砖立柱的药房。

剥皮寮古早医院有点意思。1865年,西医由苏格兰基督教长老会传入台湾后,传教士在这片蛮荒之地做了不少好事,主要是长年对贫民大众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原住民开始是抵触的,认为英国佬的外科手术就是要取人心肝挖人眼珠去做药,竟把新建的教会给拆了。那个年代能到东方传教并站稳脚跟的人都很强,忍辱负重吃苦耐劳是起码的。教会被拆再建,建了又被拆,然后又再建。磨合中,长老们从没停止过教台湾人认识:在传统的中医和原住民巫术之外,还存有另一种科学的医疗方式。

1879年,清政府在教会医院的基础上又增办了疗养院和育婴堂,专门收容弃婴和精神病患者。直至现在,教会医疗体系仍是台湾医疗重要的一环。

艋舺

艋舺

艋舺

艋舺

艋舺

艋舺

艋舺

艋舺

艋舺

艋舺


         艋舺老街曾是淡水河流域重要的出口货物集散中心,是清代汉人留下的唯一街道。“艋舺”在台湾先民语言里是“独木舟”的意思,当初阿美人和泰雅人就是划着独木舟运载货物,到剥皮寮老街与汉人进行交易的。

现在,这里是当地人频繁出入的杂货一条龙,衣服、水果、花草茶,肉松、鱼片、猪蹄膀,样样齐全。很多人来此采购年货,然后步行去乘大巴,上车打个瞌睡便回到忠孝东路。

艋舺

艋舺

艋舺

艋舺

艋舺

艋舺

艋舺

艋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流浪到淡水
后一篇:浮生千山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