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北的日子,寻“古早”、买杂物、乘捷运、吃夜宵,总避不开忠孝东路,每天在这条老马路上来回闲逛的次数没有九遍也有八遍,哪里是泾渭分明的自行车道,哪里是斑驳破烂的人行道,哪里有在雨水里游动的小鱼井盖,烂熟于心。
忠孝东路走九遍,穿过陌生人潮搜寻你的脸。有人走的匆忙,有人爱的甜美,谁会在意擦肩而过的心碎......
台北捷运有些细节没上海地铁做得好,比如线路颜色与车身颜色相左,绿线是蓝车,红线是黄车,偏偏同一月台有多车来往,不明状况的外地人一不留神就搭错。上海两线并轨时,黄线的列车总归是黄色,紫线的列车总归是紫色,出错率低。再有,上海地铁每个月台的上方除了终点站名,还有一目了然的途经站名。台北捷运却只有终点站名,途经站名躲在后面墙头上,每每被来往车辆遮挡,来不及看清楚的游客往往只得先上再说,运气不好的话便南辕北辙了。
旅行团车辆涌进涌出的打卡景点就不必去受罪了,天晴的时候,去士林官邸的花园和骑楼拐角卖盆花的店铺走走,就很好。这里的面包树、剥皮树很多,走着走着就古木参天清幽雅致了。
去阴明山这天正好下雪,来接的朋友让我把能穿的衣服都穿上再出门。其实雪并不大,阳明山头只积了一层薄薄白霜,只是台湾下雪和海南下雪差不多,百年难遇。车内广播说全岛人民都疯了,昨儿个半夜就有四面八方的人举家出动上山等雪;今天更是车满为患,盘山公路已堵塞成蜿蜒的停车场。
朋友说这叫东北人情何以堪呀!我说这与东北人在海南泡温泉是一样样的,碗大的池子每天几十号人欢天喜地守着,这叫汤池遍地的台湾人情何以堪呢!
阳明山上不去,只好在北投的船形图书馆坐坐,顺便去少帅禅园张望一下。
在林语堂故居停留时间长些。年轻时看过他几本书,算是有些许了解。
林夫人长得不算好看,相貌堂堂的林先生却从无花边新闻。他们奉媒妁之言成婚,感情竟然很好。林夫人说林先生的思想如奔驰的野马,她抓不住,抓不住就抓不住吧,让它去好了。
因政见问题林回不了大陆,晚年从美国到台湾定居,只为这里有许多人从他的故乡福建而来,可以听到乡音吃到乡味。他建了蓝瓦白墙、拱门回廊、宅中有园的四合院,早起用自己发明的电动牙刷清洁口腔,饭后用自己发明的中文打字机码字。最满足的时候是口含烟斗坐于阳台,欣赏夕照沉没于山际。
他终老于此,墓地就安在故居后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