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恢宏的题目,聪明绝顶的你远远一嗅就知道不是俺的味对吧?没关系,权当是做个游戏。
Cult,百度的诠释是:手法独特、题材诡异、剑走偏锋、风格异常、带有强烈的个人观点、富有争议性、不以市场为主导的艺术品。
简单说就是:不走阳关道,专挑独木桥。
熵,百度的诠释是:物理学上指热能除以温度所得的商,标志热量转化为功的程度。
粗暴说就是:增熵是一种人往高处走的本能,反熵则是大逆不道,自我放逐。
要这样说的话,本人天生既Cult又反熵呀?!不是每个人都有被馅饼砸到的机会,俺寻思,这是找到组织了咩。
从懵懂无知的童年时代,俺就开始挑战权威,拒穿正常孩子爱的花衣棠,专挑老气横秋的素布蓝衫;长大后不扎腰带不踩高跟不喷香水不抹口红不佩珠玉,痛恨被约束,偏爱逆水行舟,力争人有我无,不在意旁人的骚言杂语……不好意思,俺不得不说,所有这些讨人嫌的优秀品质并非后天调教出来的,千真万确是娘胎里带来的纯天然心智不全。
扯太远……
扯回来。某年某月的某一天,魔都换了张莫名的嘴脸,画室多了台奇妙的机器,大石魔棒一点,它叽垮叽垮,从左至右;叽垮叽垮,从早到晚;叽垮叽垮,一具四不像头骨出来了。
过不多久,红烧骷髅头出现在厨房间的汤锅里,清蒸怪兽骸出现在小花园的餐桌上,收获无数惊声尖叫。
几乎所有人看到这些不祥物都会本能后退一步,捂眼大喊“快点拿开,恶心死啦!”
唯有俺,当大石把新鲜出炉的猪儿虫捧过来,看着那颗与众不同的小头颅,竟爱不释手:太乖了!能送我吗?
随着更多残肢断臂牛头马面的出现,“非正常头骨研究中心”应运而生,大石喜滋滋宣告:世界因脑中少了的那根弦而格外美好。
冬去春来,大石心花妖娆欲望膨胀,闹着要办一台反熵主题的cult文化艺术展。关于这个,他自己有话要说:
在这个充满了规则与潜规则的世界里,以我这种不擅言谈整日形色匆匆简单粗暴的个性,无论在哪里都会把生活过成一口深井,就算投石落井也不会有回音,直到我遇见一群比我更执着更古怪的家伙们。
当这个世界充斥各种千篇一律大而无当的现代艺术,展览变得越来越无聊的时候,我们准备做点有趣的事情,办一个纯粹的艺术展。
我们没有常规的目的性,也没有能力让你正襟危坐思考人生,我们并不想拉着你的手带你走入什么养尊处优的极乐世界,我们只想充满共谋意味的邀请你加入一个清明有序的反熵世界。
任何事物在时间的行进当中都是一个走向混乱和无序的过程,热力学上把这种自发现象叫作熵增。宇宙万物无不服从一个不断熵增的规律,秩序化为无序,清明化为混沌,这个概念移植到我们的生活中,即代表一种服从无序混沌的生活态度:从众地活在既定的法则中,活在自我欲望的挣扎之中,最终成为混沌无序的一部分。
反熵则是一个相对的抵抗过程,原本澄清的生命瓶子已经被摇晃得污浊不堪,应该让它停下来静下来。
在艺术价值体系混乱全面熵增的世界里,某些艺术家由于其作品过于独特的表达形式,而被标签为一种“另类黑色怪诞诡异阴暗恶俗反传统异色”的cult文化,就是一种反熵的现象。作为一种不能被语言诠释的独特文化,cult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家喻户晓了,当然,我是说在那些真正爱好艺术的家庭。
cult艺术家很难获得主流艺术机构权威的认可,只能从众地活在既定的法则中,但同时又游离于规则之外,他们拒绝成为混沌无序的一分子,这种相对的抵抗过程具有着一种反熵本质一一鲜活丰沛、浑然天成的内在秩序性。
让大家懂得反熵,并且愉快地反熵,理所当然的成了策划这次Cult展的主要目的。诚然,策这样极有可能一个费力不讨好的展,本身就是反熵行为,就如同王小波同志所说“
我的行为是不能解释的,假如你把熵增现象看成金科玉律的话。”
至于纣王他老人家怎么想,我们就无从可知啦。
好吧,既然大石这么能掰扯,就没俺啥事了,且等着六月凑热闹看稀奇吧。
且慢,你有没听见格格巫在吆喝:
如果你觉得自己是:另类/看此展你会感到平常
如果你觉得自己是:黑色/看此展你会感到舒适
如果你觉得自己是:怪诞/看此展你会感到安全
如果你觉得自己是:诡异/看此展你会感到爽歪
如果你觉得自己是:阴暗/看此展你会感到温暖
选这首文不对题的老歌作背景,与Cult无关。我想说的是,自己经常被这种旋律单调歌词平凡的小调击中,毫无理由,热泪盈眶。
另类不是黑色,怪诞不是阴暗,请不要把我做成标本。
总有一天你会明白,一个人活着是什么样子,临死还是这个样子,这一点是多么重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