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不丹好几天,雨水一直不断,这天半夜在雾气笼罩的普拉卡河谷醒来,犯起忧愁,想祈祷主保佑能让我在天亮后看见蓝天,又寻思在佛教国度不求菩萨求耶稣,会不会太过荒唐以至于老天生气让雨下得更大?复又叹气睡去。
普拉卡在1950年以前是不丹的旧都,亦是不丹的政治文化中心,只因山区蚊蝇肆虐常发疟疾,才迁都到如今的廷布。不过,王室成员仍然把温暖的普纳卡当成避寒的最佳营地。
普拉卡保存着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如果不是雨天,河水清澈,天空湛蓝,不知多好看。
普拉卡宗是不丹修建的第二座城堡,也是不丹最美丽的宗堡。
穿过宽大的木制廊桥跨越父亲河,透过挺拔的蓝花绿绒蒿看褐顶白墙的普拉卡宗,犹如水中睡莲。
“宗”代表着不丹最高的建筑艺术水平,是不丹人心中最神圣的地方。
表面看每个宗都长得都大同小异,仔细品还是各有所长。
普拉卡宗是稳固的四边形石砌建筑,中央塔楼高六层长一百八十米,是喇嘛首领的宅邸,左右两边的石子路通往城堡广场和喇嘛的厢房,一株苍劲的菩提树立于佛塔一侧。
藏经房宽阔的缓斜屋顶以冷杉覆盖,木质门窗上用简单的颜色绘着复杂的图案。这里收集了大批不丹佛教的古老手稿和宗教绘画。
不丹多山,地形复杂,人口分散,加之长期封闭,发展比较缓慢,在交通困难的山区,没有柏油公路,越河跨山只有绳桥。
也许“秘境龙国”的美誉,代价便是贫穷落后。
但是麒麟对他们的国王很满意,对自己的未来也充满信心。他说政府很亲民,经常下到基层访贫问苦,如果你穷得买不起土地盖不起房,国王会直接赠送,就好像送块蛋糕那么容易,而且这块土地会永远属于你,可以世世代代传下去。
又说:如果在中国,一旦你没有钱,就什么都完了;不丹虽然贫困,没钱却一样可以生活,没什么压力,容易满足。
说到底,还是人少呀,七十万而已,谁伸手拔一亿过来,人家就幸福坏了。中国一人分一元,就差不多得十四亿呀!
不丹人几乎全是佛教徒,无论是八世纪传入的红教还是十七世纪传入的白教,在我这个外行人眼里看来都属藏传佛教,都信观世音和释迦牟尼(红教主信莲花生大师,而莲花生也是释迦牟尼的一个变相),区别不大。宗教已深深地融入不丹的立国精神和美学文化中,即使在普拉卡谷地的乡间村落,也可以见到漂亮的寺庙和多彩的旗幡。
耸立在普拉卡河谷最高山脊上的卡姆沙耶里纳耶纪念碑,是不丹人民祈祷和平的圣地,也是不丹唯一一座全部供奉各类护法神的佛塔。
雨中爬山本已不易,何况又由泥泞的田坎蜿蜒向上,更是进一步退三步。正灰心哩,半山腰凉亭一群啃着蕃石榴小孩围了过来,为首的大女孩一边招呼我吃石榴,一边用赤脚帮我探路,又以英语问我来自哪里,叫什么名字。
见这帮孩子轮番摸着我的辫子啧啧称奇,麒麟解释说:以前不丹贫民无论男女都只能剪短发,要贵族才可以留长发;现在虽然规矩已破,但过腰长发仍然罕见。
我惊讶没读过书的乡下小孩为何会讲英语,麒麟说不丹大约有二十多个民族,原本中部人说话西部人完全听不懂,好在早期不丹和尼泊尔都属印度管理,实行英式殖民教育,所以大家通用的“普通话”便成了尼泊尔语和英语。一般民众从开始讲话就会说英语,讲英语对他们来说就象讲母语一样自然。
这些热情可爱的孩子前后左右陪伴了我两个多小时,因怕被麒麟指责我坏了规矩,竟无以为谢,至今想起,仍有遗憾。
加载中,请稍候......